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小静啊,现在是不是可以花钱修复不良征信记录啊?有人跟我说花4万可以消掉不良记录,我想明天来取钱。”张大爷刚刚听说花钱修复征信时还有些怀疑,但在对方一番劝说下完全被说服。他在取钱之前给泰隆银行客户经理发了上述微信内容,却被告知这是个骗局。
作为“经济身份证”,信用报告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贷款能否通过审批。如果个人信用报告出现了逾期或者呆账,极有可能被银行拒贷。一些人就瞅准了其中的“商机”,自称可以消除个人征信的不良记录,并展示出众多的“成功案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既然征信修复市场前景广阔,有一部分人盘算起了征信修复培训、代理加盟的生意。“征信修复”真的能修复征信报告吗,这是一门新生意吗?如果征信报告出现问题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央行提醒“征信修复”是骗术
2020年12月,邓某军因个人征信问题买房贷款受阻,经房产销售商介绍与张某军相识。双方加微信后约定由被告为邓某军的妻子胡某梅修复征信逾期记录,遂将自己与其妻的身份证信息发给被告。后又签订协议书约定愿出资15000元由被告张某军办理胡某梅征信修复相关事宜。
不过15000元并不是一次付清。前期邓某军给张某军先后分别付款3000元、2000元用作协调关系的费用,时间暂定30天之内处理完此事项。不过,张某军并未办成修复征信逾期记录的事。邓某军要求退还费用,张某军再次向其作出承诺,因处理不了胡某梅的征信修复问题,前期已付资金5000元加上售楼处的违约金5000元,一起补齐10000元整归给胡某梅。但其迟迟未退还,于是被邓某军告上法庭。
无独有偶。2020年1月张某霖也因个人征信问题买房贷款受阻,经房产销售商介绍与张某军相识。双方加微信后,约定由张某军为张某霖修复征信逾期记录,并先后三次收到张某霖共计8400元的微信转账。收到上述款项后,张某军表示因银行系统维护,需再过几天才能对征信进行修复。事实上,张某军并不能修复征信逾期记录,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张某霖多次联系未果,遂将其告上了法庭。
昂某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张某军向昂某妻子承诺可以修复昂某征信,并收取了10500元。毫无意外,张某军同样未能成功修复征信,后又称征信可以再次修复,要求再转5000元。一段时间后,张某军谎称昂某征信已修复成功,要求转入19500元修复征信费用,并且只有付清后才会更新征信报告。按照上述案例的剧情发展,张某军拉黑了对方所有的联系方式。
不难看出,这类骗局的套路基本上就是利用普通人急于修复征信的心理,骗取受害人的资金,钱一旦到手就全面拉黑,再也联系不到。实际上,如果确实出现过逾期记录,也不用着急。根据征信系统《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落实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在信用报告中不再展示”。简言之,从还清逾期欠款之日起,逾期记录保存5年,5年后该笔逾期记录将会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删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现在仍然存在不少“中介”从事着以征信修复之名收取费用的活动。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时,中介表示,具体收费情况需要根据征信报告来定价,逾期一个月算是一条。先签委托办理合同再缴费,处理不成功会退费。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比较好处理,快的话两周就好了,慢的话差不多一个月。也有中介表示,时间可能得90天左右,因为某银行较难处理,处理周期会很长。记者了解到,消除一条不良记录1000~3000元不等,不良记录过多还可以打包定价,市场价格不一。
有征信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征信修复”这个词并不准确,如果征信出现逾期欠款,还清之后5年就会消除记录。如果是有错误的信息,可以向金融机构或征信中心申请异议处理。所谓的“征信修复”有的是收取费用后失联,有的是运用伪造的材料进行申诉,以此试图修改不良信息。修改不成功后一般不会退款或者直接失联。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根据相关法规政策,个人信用报告不良记录不适用于“信用修复”,不良记录在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5年后自动删除。央行表示,“征信修复”是骗术,既不靠谱,又涉嫌违规违法。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个人认为信用报告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不收取任何费用。利用非常规手段不仅不能消除展示无误的不良信用记录,甚至会对个人造成不良影响。
所谓“培训费”开价近3万代理加盟更贵
有人以“征信修复”为名行诈骗之实,殊不知道还有人盯上了他们,精心设计了另一场骗局。
2019年11月,宋某注意到李某阳经常在朋友圈发布征信修复成功的案例和一些征信常识,遂与对方取得联系,准备学习征信修复技术;王某某也是在李某阳的介绍下学习征信修复技术。李某阳曾向他们表示,一家银行6条以内收费4000元,公司(中和征信)做失信人员的信用修复问题90%都能修复成功,而且是正规、合法的途径。
交完学费,宋某和王某某专门前往中和征信接受培训时,却发现情况有些不对。所谓的征信修复术都是如何编造理由欺骗银行。当宋某拿出一份需要修改的征信报告,让讲师赵某辰修改时却并不能修改,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原来这一切都是赵某辰和李某阳精心设计的骗局。两人分工明确,李某阳负责拉客户收费,赵某辰负责授课培训,赵某辰表示,“公司对外宣传的是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去帮客户修复征信,事实上其讲解的是伪造一些假的客观理由去帮客户修复征信。以异议申诉的方式和银行沟通,帮客户洗白,修复客户的征信,具体包括做假的银行流水、造假的住院病历等等。所以公司都是先收取费用再进行培训,否则客户培训完发现和宣传的内容不一致肯定不会交钱。公司收取加盟费有1.98万元、5.98万元、18万元三个档次。”
2021年5月24日,裁判文书网公布了该案例。但是,征信修复术的骗局远远没有结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征信修复”为关键字搜索时,发现大量做征信修复技术教学的广告,费用从几百到上万元不等。记者以学习征信修复技术为名,随机联系了一家自称是可以做征信修复培训的公司。对方问清来意之后详解介绍了征信修复的市场行情,以及学习征信修复技术或者加盟的费用和形式等。
他表示,征信修复有三种情况不能做,分别是被法院强制执行,列入失信人名单;上传不良信息的金融机构倒闭,找不到对接人;逾期欠款未结清。在可以接单的范围内,修复成功率高达90%以上。具体的盈利点主要是和客户收取的服务费,一般按条计费。根据市场情况,每条1000~3000元不等,做得多赚得多,整体利润是比较高的。
关于培训费用,对方介绍道,“个人征信修复只要认真学,一般4天左右就可以独立上手操作,在接单的过程中技术逐渐就会熟练。培训一个人费用是29800元,如果是区域加盟的话59800元,可以3个人一起学习。”
央行提示,凡是以征信修复培训、考取征信相关资格证的名义开展宣传或者收取费用的,都是诈骗。以征信市场需求量大,有前(钱)景为理由,诱导用代理、加盟方式开办征信相关业务,实则为骗取代理、加盟费用。根据《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第五条,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根据《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任何组织都不得采用加盟、代理、挂靠等方式从事企业征信业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