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财经正文
  • 创纪录!83家公募掏43.09亿元干这事 股基冠军也加入

  • 2021-11-04 13:31:24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公募基金自购最高纪录诞生了!

      截至11月2日,今年以来基金自购规模达43.09亿元,超过2020年全年水平,创1998年公募基金行业诞生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今年的自购基金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占比超过六成,杨建华、袁航、陆彬(2020年股基冠军)等基金经理加入自购队伍。

      分析人士指出,基金自购对外释放出投资信心,市场短期调整往往给优质资产提供较好的长线买入机会。

      权益类基金最受青睐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日,今年以来共有83家基金公司展开自购,自购规模达43.09亿元(仅统计公司层面,不包括基金经理个人自购,下同)。这不仅较去年同期自购规模(29.42亿元)大增46.46%,更是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创下公募基金业自购新纪录。

      自1998年诞生以来,公募基金行业的年度自购规模先后在2008年和2015年突破10亿元和20亿元,在2020年创下41.52亿元的新高纪录。如今,这一纪录再被刷新。

      具体看,在今年展开自购的83家公司中,国泰基金以3.8亿元的自购金额排名第一,自购基金数量为22只;建信基金虽然自购了5只基金,但自购规模达到了3.1亿元;天弘基金自购43只基金,金额为2.9亿元,排名第三。此外,还有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等9家公司自购规模在1亿元以上。

      从产品类型看,权益类基金依然是自购主力军。Wind数据显示,在43.09亿元的基金自购中,股票型基金以13.46亿元的规模居第一位,排名第二的混合型基金自购规模为13.36亿元,两者合计26.82亿元,占比达62.24%。而以往的自购大户债券型基金,今年的自购规模为10.65亿元,占比24.72%。

      近年来基金自购情况一览表

    图片

      数据截至2021年11月2日

      基金经理也自掏腰包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基金自购一般是出于两方面目的:一是将基金公司利益、员工利益、基金持有人利益进行绑定,以增强持有人信心;二是通过基金自购,基金公司也能分享到基金投资收益,既能提高基金规模,又能分享投资回报。

      市场分析人士陈浩(化名)指出,基金自购往往发生在行情大波动时,除了对外表达投资信心,也能对基金发行起到较好的营销作用。和2020年类似,2021年的基金自购潮也是在春节后行情调整后开始的,因此自购基金基本以权益类产品居多。

      陈浩还指出,一段时间以来,基金发行热度有所下降,不少公司为了促进基金发售,还动员了基金经理自掏腰包加入自购。如果把这些算进去,今年以来自购规模就更高了。

      比如,9月,长城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杨建华掏腰包100万元买入他自己管理的新基金长城兴华优选一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同时,长城基金总经理邱春杨也自掏100万元购买了该基金。

      8月,信达澳银基金表示,基于对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以自有资金出资500万元认购信达澳银品质回报混合基金。

      在今年更早些时候,鹏华基金基金经理袁航、汇丰晋信基金基金经理陆彬等人出手自购。2020年,陆彬管理的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以134.41%的回报率夺得当年股票型基金冠军,被市场所熟知。

      布局长线买入机会

      袁航表示,伴随着社会财富不断积累,财富配置会有一个先后顺序。前些年财富的积累主要用来满足一些基本的需求,比如购置家电、汽车、住房等,当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才会考虑购买金融资产,比如基金、保险等。这是一个长期趋势。

      “A股过去两年明显上涨,部分个股估值水平显著提升,但有别于2015年市场峰值阶段的全面高估值,当前部分标的还处在低估区。尽管市场短期来看确实会有一些波动,中长期而言对于权益市场仍然乐观,短期的调整往往会给优质资产提供较好的长线买入机会。”袁航说。

      前海联合基金指出,从中长期维度看,随着工业企业利润改善,智能制造战略推进,科技研发创新投入有望持续加大,高端制造、信息技术、5G应用如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有望进一步打开空间,进入左侧布局期。此外,“双十一”临近,消费预期有所回升,专项债发行加速下,新基建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长期消费服务中的国产品牌行业,如汽车、医美化妆品、白酒家电、服装珠宝等赛道,也有望穿越估值压力周期。

      陆彬表示,从当前时点看,低碳行业已具备成为新一轮结构性行情主线的条件。低碳行业涉及面非常广,能从中找到非常多优秀的公司来做投资。此外,新能源行业从未来3-5年看,整个行业的复合增长有望超过30%,行业发展空间大、增速确定,对应2022年的估值比较合理。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叶景)

    猜你喜欢:

  • 亚马逊发布2021品牌保护报告,公布打击假货最新进展
  • 《中国影响力衡量与管理(IMM)指南1.0》驭势发布!
  • 开设在线电子琴课 千尺学堂助力中老年人“活到老
  • 向光同行,未来可期,2022向光奖荣耀揭晓
  • 助力老有所乐 千尺学堂荣获“回响中国”腾讯教育
  • 敏捷——开启银行社交化运营的关键钥匙
  • 揭秘如何做好客户体验 让企业增速胜人一筹
  • 主动权益基金去年四季报登场:基金乐观看待后市 股
  • 美的京东强强联合:焕新风空调引领行业新赛道
  • 印象笔记2021象新力大会:打造超越期待的All-in-One
  • 启牛学堂:创新课程助力普通大众聪明投资
  • Velodyne Lidar公布2021年度第三季度财报
  • 追一科技荣获机器之心最佳AI公司TOP 30等三项大奖
  • 杜邦公司投资旗下Liveo™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业务在
  • UDE2021爆出新趋势,OLED电视是主机游戏最佳CP
  • 不止是绿色节能,TCL卧室新风空调更以创新技术实现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3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