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界面新闻
银行的智能投顾业务正进行重大调整。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广发银行等银行的基金职能投顾服务均已暂停了申购功能,比如招行的“摩羯智投”、工行的“AI投”。但原持仓客户的赎回及调仓交易不受影响。
这背后与监管政策有关系,多个银行均表示,是为了配合监管要求。根据监管发布的《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未获得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并通过场检可以展业的机构,不得展开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
集体大整改
12月10日,招商银行在其App发布了一封致摩羯智投持有者的信,表示目前为了配合监管要求,已暂停摩羯智投的购买功能,但原持仓客户的赎回及调仓交易不受影响。后续存在不能持续提供服务的风险。
无独有偶。工商银行近日也在其推出的“AI投”上表示,2021年12月4日起,暂停AI指数、AI智投和AI策略产品的申购,但赎回和调仓交易不受影响。该行也表示,正在对AI投产品进行规范改造,后续存在不能继续提供AI投产品服务的风险。
中信银行App在11月发布“致组合持有人的一封信”称,由于近日监管对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作出通知,为提供更专业和安心的基金服务,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进行业务调整。即日起将暂停8个“信智投”基金组合的买入功能,原持有组合的用户不受影响,可继续进行资产运作及赎回。
广发银行APP“广发智投”功能显示,应近期监管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要求,即日起暂停基金组合的买入功能。调整期间,原跟投客户持有组合内的基金资产运作及赎回功能不受影响,继续提供自建基金组合服务。
江苏银行APP显示,该行法尔法智投业务目前正在优化升级,期间暂不提供新增购买、追加购买及优化调仓服务,赎回业务可正常进行。
此外,11月,支付宝、天天基金、新浪基金等多家基金销售机构也暂停旗下互联网平台上的基金组合跟投,并发布告用户书。
政策规范投顾业务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这与监管政策有关系。
根据11月发布的《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基金销售业务附带提供基金投资建议活动,应遵循基金销售业务基本法律关系。比如,业务开展主体为基金销售机构;标的基金为基金销售机构代理销售的基金产品;不具有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的机构不得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投资建议等。
这意味着,未获得投顾业务资格的机构均不得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投资建议。
自2019年10月证监会公募基金投顾业正式试点以来,截止目前,国内共有60家机构获得了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包括29家券商、25家公募基金、3家第三方独立销售机构,以及3家商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
从业务开展情况来看,目前第一批18家试点机构(2021年之前获批)中,除3家银行外已经全部上线了基金投顾服务。工行、招行和平安银行是获得基金投顾试点资格的60家机构中仅有的3家银行,自2020年2月拿到试点资格至今已近两年时间。
近期就有消息称,有两家基金投顾试点银行暂缓开展业务,原因之一便在于近期频出的基金投顾监管政策,或给自身智能投顾业务拓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可能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明晰,比如银行的监管主体是银保监会,投顾业务的监管主体是证监会,需要协调。”某股份制银行零售部门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在此背景下,银行的智能投顾还能继续提供服务吗?“可以和拿到牌照的金融机构合作,比如可以将自有智能投顾品牌和投顾组合提供方结合。”有基金业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这几年银行的智能投顾业务没看到详细披露的数据,但从银行本身的持续投入和业务推进来看,基金组合策略服务的需求应该是很强的,银行在这块的发展应该是良好的。”上述基金从业人士说。
在商业银行中,摩羯智投是最早推出的智能投顾,2016年12月6日正式开始运作。据招商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10月底,“摩羯智投”已经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0万,累计销售规模超过140亿元,稳健回报、灵活配置、穿越牛熊三大组合累计收益分别达到24.98%、44.73%、70.05%,平均年化收益率约在8%至15%之间。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今年7月16日披露,自开展试点以来,获得基金投顾试点资格的机构目前合计服务资产已逾500亿元,服务投资者约250万户,基金投顾客户中保有三个月以上的客户复投率超过40%,试点效果已初步显现。
相对来说,银行贡献度力量较小,券商与基金公司才是当前投顾业务的主力军。天风证券此前也分析,目前财富管理正处于从“卖产品”到“卖配置”的“量变”阶段,而基金投顾将成为最重要的牌照基础,目前券商已占据先发优势,后续或进一步压缩银行代销市场份额。
基金投顾业务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多家机构表示,参照海内外资管规模和投顾业务规模,国内的基金投顾业务也将有百万亿元的市场体量。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可投金融资产接近200万亿,市场巨大、机构众多、客户众多、产品也非常丰富。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