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9.4%。可见,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等内外部风险挑战,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增长需要稳内需,而拉动内需增长,提振消费是关键一环。
近期,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到各类政策文件,都对提振消费予以重点关注。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从消费端的情况来看,当前制约消费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
一是消费环境受到了影响。疫情对线下消费场景造成直接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员流动,也制约了居民线下消费。二是消费人群受到了影响。疫情同样影响了很多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收入预期的变化使得居民的消费意愿下降。
由此可见,提振消费,需要从破解上述两方面问题着手。从短期来看,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提振消费最直接也是见效最快的方式;从中长期考虑,需要从供需两端着手,做好消费升级工作,扩大消费群体、开发消费新业态、拓展消费新领域等。
提振消费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其中,银行业的作用尤为明显。就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来说,银行业可以从支持企业和个人这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银行业需要做好支持市场主体、助力稳就业的各项金融工作。5月11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财政、货币政策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稳定的就业是居民消费的底气,而就业的稳定离不开企业发展的稳健。面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需要银行业进一步承担起助企纾困、保市场主体的责任。在落实好前期普惠金融各项工作要求的基础上,银行业要着力强化对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通过提升融资可得性和便利度,对贷款采取延期还本付息、展期、重组等手段,帮助受困企业和个人破解发展困境。
另一方面,银行业要合理适度发展消费金融。事实上,无论是支持居民合理的消费信贷需求,还是按照监管要求支持居民信用卡用卡申请,都有利于扩充居民的可支配资金,进而支持消费。但也要注意到,在发展消费金融的同时,银行业要始终坚持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原则。
除了上述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举措,银行业还需要着眼助力消费升级工作,做好供给侧和需求侧金融服务。
首先,银行业要支持消费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疫情制约了线下消费场景的发展,但同时催生了依托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各种线上消费业态,如在线教育、直播带货、外卖快递等。新业态的发展,需要银行业金融活水的浇灌。银行业要做好新型消费发展的金融服务,满足相关企业和个人合理融资需求,并完善配套金融服务。
其次,银行业要做好重点人群和重点领域的消费需求支持。例如,通过满足新市民就业创业需求,帮助其提高收入,从而提升消费意愿和能力;针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金融服务需求,通过支持养老金融发展,补齐服务供给短板,让居民手有余钱、心中安定。
再次,银行业要积极发掘有消费潜力的新市场,拓展在农村和绿色低碳等领域的金融服务。
4月13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要挖掘县乡消费潜力。伴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也因此有较大的消费潜力。这就要求银行业开发业务蓝海,结合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特点,创新产品和服务,助力农村地区消费动能的释放。
伴随着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发展,社会各界对绿色消费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日益增加,对绿色消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因此,发展绿色消费产品和服务同样是中长期提振消费的发力方向。对于银行业来说,要积极支持绿色低碳领域行业企业转型发展,支持居民购买绿色低碳消费产品的意愿,在推动消费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让更多消费潜力得以释放。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