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财经正文
  • 超百亿元资金涌向港股市场 公募基金盯上“便宜货”

  • 2022-05-17 16:13:33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彭

      近日,南向资金大举涌向港股市场。据统计,5月以来,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超百亿元人民币,同时,多只港股科技、互联网相关ETF份额出现大幅增长。从个股来看,能源、医药、互联网等板块的龙头股成为内资“扫货”的标的。

      据统计,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在今年一季度大幅加仓了港股。中庚基金副总经理丘栋荣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幅下跌,港股整体估值已呈现系统性低估,这为低估值策略和价值投资者创造了绝佳的投资机会。

      南向资金大举“扫货”

      数据显示,5月10日、11日和12日,南向资金净流入额分别为54亿元、55.5亿元、60亿元。5月以来,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总额达到184亿元。

      与此同时,恒生互联网ETF、恒生科技指数ETF、港股科技50ETF、恒生科技ETF本月以来份额分别增长6.52亿份、3.26亿份、1.59亿份、1.22亿份,按照区间成交均价计算,上述ETF分别获得2.9亿元、1.7亿元、0.77亿元、0.64亿元资金流入。

      具体到个股,能源、医药、互联网等板块龙头股成为南向资金的重点“扫货”对象。其中,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和中国石油股份分别获南向资金增持7849万股、1154万股、1084万股;四环医药、中国生物制药分别被南向资金增持2600万股、1285万股;阿里健康、小米集团、美团被南向资金增持1032万股、1007万股、893万股。

      除了南向资金,外资也在增持港股。全球资管巨头富达旗下的富达中国焦点基金在3月大幅增持了阿里巴巴,增持幅度达到82.8%。此外,该基金还增持了腾讯控股。

      明星基金经理加仓港股

      基金季报显示,张坤、谢治宇、周蔚文、丘栋荣、史博等明星基金经理均在今年一季度大幅加仓了港股,而被公募基金重点加仓的港股大多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表现。

      据国金证券统计,一季度基金增持的部分港股重仓股逆势上涨。比如,一季度涨幅超过50%的能源股兖矿能源(600188)被12只基金选入重仓;涨幅在20%至50%之间的11只港股中有4只被超过10只基金纳入重仓,其中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海洋发展分别获得28只、20只基金重仓。

      近日,丘栋荣在一场直播中直言,港股是其最看好的部分。他认为,港股面临战略性的系统性机会,和A股类似,但港股在系统性和全面性上更加彻底。在经历了大幅下跌之后,港股整体估值已经呈现系统性低估。

      “港股现在的投资机会不只有我们喜欢的价值股,还包括互联网、医药、科技、消费等成长股。十几倍甚至个位数估值的公司比比皆是,这些标的是各个行业里的龙头公司。这为低估值策略和价值投资者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让我们可以从容地以较低价格买到非常安全的资产,这些资产有非常好的现金流、分红收益率水平以及很好的成长性。”丘栋荣称。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较为看好港股市场互联网、房地产、硬科技、基建、消费等板块的投资机会。对于互联网板块,该基金认为,从短期来看,自今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公司的收入与利润有望逐季成长,长期估值将有所修复。“4月可能是企业盈利的低点,随着经济逐步企稳回升和企业盈利改善,被严重低估的港股或将有所表现。”

    (责任编辑:叶景)

    猜你喜欢:

  • 亚马逊发布2021品牌保护报告,公布打击假货最新进展
  • 《中国影响力衡量与管理(IMM)指南1.0》驭势发布!
  • 开设在线电子琴课 千尺学堂助力中老年人“活到老
  • 向光同行,未来可期,2022向光奖荣耀揭晓
  • 助力老有所乐 千尺学堂荣获“回响中国”腾讯教育
  • 敏捷——开启银行社交化运营的关键钥匙
  • 揭秘如何做好客户体验 让企业增速胜人一筹
  • 主动权益基金去年四季报登场:基金乐观看待后市 股
  • 美的京东强强联合:焕新风空调引领行业新赛道
  • 印象笔记2021象新力大会:打造超越期待的All-in-One
  • 启牛学堂:创新课程助力普通大众聪明投资
  • Velodyne Lidar公布2021年度第三季度财报
  • 追一科技荣获机器之心最佳AI公司TOP 30等三项大奖
  • 杜邦公司投资旗下Liveo™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业务在
  • UDE2021爆出新趋势,OLED电视是主机游戏最佳CP
  • 不止是绿色节能,TCL卧室新风空调更以创新技术实现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3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