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财经正文
  • 90%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 保险业可以做些什么

  • 2024-03-22 09:55:16 发布于:北京市  作者: 孙榕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如何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成为一道现实的课题。根据民政部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2.978亿人,占总人口的21.1%,我国已整体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老有所养”这一目标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养老保险到养老照护再到养老科技,共13次提及“养老”,并多次涉及与老年人相关的内容,涵盖老年就医、适老化改造、用餐服务等多个方面。

      如何让老年人居家就能享受便捷的养老服务?保险业如何发挥自身在养老服务方面的优势助力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

      居家养老供给侧挑战严峻

      我国老年人大多在家庭和社区养老,形成“9073”的养老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有研究机构测算,居家及社区养老市场将步入爆发性增长阶段,预计2026年居家养老产业规模可突破500亿元,商业养老市场整体规模可突破2000亿元。

      虽然我国居家养老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居家养老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服务标准、规范化及体系建设等方面仍欠缺成熟经验,尤其在供给侧方面存在不小的挑战。

      埃森哲在近日发布的《居家养老平台化 生态赋能保险业新机遇》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居家养老市场在供给侧方面普遍存在供给人才短缺、供给场景单一、供给匹配性弱、供给创新力弱等几大问题。

      一方面,目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分属于多元服务主体,目标、理念层面存在差异,导致有限的养老服务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统筹整合,难以做到相互支撑、协同运作。另一方面,如今市场上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大多偏重日常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此外还有少量满足长者安全、生存需求的服务,但尚未对老年人的精神层面需求予以重视。

      报告显示,相较于多数社会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依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和政府补贴的延伸业务,商业机构则需通过自身资金补贴高额服务运营成本,导致面向市场的服务价格相对偏高。

      而老年人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消费意识也比较保守,如何从制度上、经营上发挥市场化养老服务机构的价值,是产业链各方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另外,老年服务品质存在较大差异性。平安居家养老康复护理专家缪玉玲表示:“居家养老其实跟机构、社区养老会有一些区别。居家养老需要把服务送到不同客户家里,因而非常分散,导致服务品质的差异性非常大。”

      以护理和康复服务为例,只有少数头部供应商有自己的标准,很多小型供应商,没有资金实力去建设系统、培训服务人员、建设标准,往往依赖于服务人员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供给质量参差不齐。

      险企探索居家养老按下“加速键”

      毫无疑问,居家养老将成为最主要的养老场景,这也是养老产业链上各方全新的发力点。

      作为最早感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行业,近年来,多家保险机构早已悄然布局“保险+居家服务”。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梳理,目前,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友邦人寿、中意人寿、阳光人寿等20多家保险机构纷纷加速探索布局居家养老服务赛道。

      与此同时,保险机构参与居家养老市场的服务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目前主要有四种路径:一是通过社区嵌入式养老微机构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比如,大家保险三大康养产品线之一的“居家安养”产品线,通过居家站点,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二是围绕适老化改造、家政、照料、上门护理等需求,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比如,友邦人寿的“友自在”、中意人寿的“悦养老”、长城人寿聚焦全生命周期的上门居家养老服务、弘康人寿的个性化养老模式等。

      三是聚焦疾病预防、就医服务、病后康复,提供健康管理一揽子服务方案。比如,建信人寿的“悦享健康”健康管理服务、太平人寿的“乐享家医”等。

      四是针对“医、药、护、养、旅”等多样化需求,推出综合养老解决方案。比如,中国平安的居家养老品牌“平安管家”、工银安盛人寿的养老服务品牌“盛华年”、大都会人寿的“360Future”家庭养老解决方案、同方全球人寿的康养服务品牌“全+”2.0等。

      平台化模式或可成为新突破

      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具有长期性和支付功能的保险,与之具有天然契合度,在居家养老方面也是如此。

      随着“60后”“70后”初富群体递次步入老年行列,具有更高支付能力的老人数量在增长,但从整体数量的增长、较低支付能力群体所占比例更高两项指标来看,整体支付缺口逐渐增大。因此,支付端的创新以及更完善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成为重要的解题抓手。

      老年客户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已不满足于资金给付。保险公司海量保单具备大规模的保障额度,同时,人寿保险具备长期性,通过商业保单或者寿险转长护险政策,可以丰富养老支付来源、缓解养老支付压力。

      此外,保险公司把居家养老服务作为自己保险产品的增值项,不仅能够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也能打造自身的差异化竞争力。

      在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的竞争中,保险机构比拼的关键在于资源整合能力。当前,居家养老市场服务场景分散,且服务供应商普遍规模小、分布零散,能够服务的老年人群较为有限。报告指出,目前,险企仍以保险产品或客户权益为主要给付方式,业务模式和管理闭环仍未成型,与未来保险产品资金给付的规模化和成熟商业闭环仍有差距。

      报告建议,由保险公司主导构建平台化的居家养老业务模式,将分散的供应商和服务人员对接海量客户。

      居家养老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蓝海赛道,也是一个长坡薄雪的赛道。“保险+居家养老”模式大有可为,但险企需长期持久地投入,根据老年人群多元化需求整合资源,持续打磨、优化、迭代解决方案,为更多老年人创造多样的养老保险服务。

    (责任编辑:孟茜云)

    猜你喜欢:

  • 工作产生纠纷 上网“宣泄”可行吗?
  • 买卖微信账号“来钱快”?法院认定构成帮信罪
  • 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红力涉嫌受贿被提起公诉
  • 8月29日国内原油期货跌2.13%
  • 8月29日国内黄金期货跌0.14%
  • 已达去年全年八成!上半年超4500亿资金涌入沪市ETF
  • 上半年超50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
  • 天津金融监管局、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关处
  • 全面升级品牌保护机制,抖音电商获中国商标品牌建设
  • SAS 2025医疗与生命科学领域预测:摒弃AI炒作,重视应
  • 工作产生纠纷 上网“宣泄”可行吗?
  • 买卖微信账号“来钱快”?法院认定构成帮信罪
  • 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红力涉嫌受贿被提起公诉
  • 8月29日国内原油期货跌2.13%
  • 8月29日国内黄金期货跌0.14%
  • 已达去年全年八成!上半年超4500亿资金涌入沪市ETF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4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