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财经正文
  • 4家头部互金公司一季报出炉:3家净利下滑,90天以上逾期率均攀升

  • 2024-05-30 09:05:03 发布于:北京市  作者: 王蕙蓉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一季度,美股上市的头部互联网金融公司中3家营收同比上升,3家净利同比下降,此外90+逾期率均呈上升趋势。

      截至5月24日,陆金所控股(NYSE:LU;06623.HK)、奇富科技(原360数科,Nasdaq:QFIN;03660.HK)、信也科技(NYSE:FINV)、乐信(Nasdaq:LX)等4家互联网金融头部公司均已发布2024年一季度财务业绩。

      头部互金公司一季度业绩表现如何?有何行业趋势?目前,互金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为何更重质量?

      3家营收同比上升,3家净利同比下降

      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陆金所控股实现营收69.64亿元,同比下降30.9%;实现归属于集团股东的净利润为-8.7亿元,上年同期为6.72亿元。

      奇富科技一季度实现净收入41.532亿元,同比增长15.39%;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净利润为11.64亿元,同比增长24.64%。

      信也科技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65亿元,较2023年同期同比增长3.75%;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28亿元,同比下降24.17%。

      乐信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2.42亿元,同比增长8.7%;归属于公司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2.02亿元,同比下降38.4%。

      在4家头部互金公司中,陆金所控股营收同比下降逾三成,其他3家营收均同比上升,其中奇富科技增速较大。

      从归母净利润来看,陆金所控股由净利转为净亏,降幅较为明显;信也科技、乐信归母净利同比下降,其中乐信降速较大;奇富科技归母净利同比上升,增幅近25%。

      有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析称,从宏观来看,互金公司同比增长没有实现可能是由于整个行业整体现状导致。从微观的数据来分析,去年一季度的几家上市机构的业绩前值数据普遍不错,因此和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会显得增长疲软。

      90+逾期率上升幅度明显,行业聚焦资产质量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一季度末,四家头部互金公司90天以上逾期率同比与环比上升幅度较为明显。

      具体来看,一季度末,信也科技90天以上逾期率为2.45%,去年同期为1.72%,上季度末为1.93%。

      截至3月31日,奇富科技整个平台中金融机构发起贷款的90天以上逾期率为3.35%,去年同期为2.18%,上季度末为2.35%。

      截至3月31日,乐信90天以上逾期率从上年四季度末的2.9%上升至一季度的3%,上年同期为2.53%。

      截至3月31日,陆金所控股已赋能贷款总额的90天以上逾期率为4.4%,而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为4.1%,上年同期为3.3%;消费金融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为1.6%,而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为1.5%。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整个信贷资产的质量出现了比较大的系统性波动,可能在未来一到两年里面还是会存在不良率抬升的状况,要等到整体环境回暖,情况会有所好转。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季报披露中,3家头部互金公司均强调“重质量”。

      陆金所控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容奭表示,第一季度,公司继续把谨慎经营和长期稳定放在首位,坚持重视质量而非数量。

      奇富科技首席执行官兼董事吴海生表示:“第一季度宏观环境依然充满挑战,我们继续秉持审慎的经营策略,聚焦有质量的增长以及盈利的提升。凭借有力的团队执行,再次取得了稳健的业绩表现。”

      乐信CEO肖文杰表示,“展望二季度,我们将继续秉持审慎经营原则,风险管理优先,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早在2023年四季度,乐信升级风险团队,曾在蚂蚁消金工作十多年的乔占稳加入乐信并出任首席风险官(CRO)。一季度,乐信严控新增资产质量,加强存量尾部资产的回收和清退力度。通过针对存量、新增资产的风控措施,一季度乐信新增客户的资产质量逐步改善,整体资产风险指标90+上升态势得以缓解。

      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乐信CEO肖文杰表示,虽然存量资产风险处置和化解仍需要时间,但未来随着新增资产在资产结构中的占比逐步提升,预计到下半年整体风险情况将会逐步好转。

      《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发布,委外催收有望更合规

      近期,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来贷后催收指引。

      5月1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下称“《指引》”)。中国互金协会以《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研制了《指引》,待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后,将替代《指引》。

      《指引》不仅明确金融机构应审慎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审慎实施外包,还提及金融机构应对第三方催收机构进行多方面评估。同时,催收人员存在暴力催收行为应作为重大风险事项报告。此外,对于催收方式、时间和次数也进行了明确指引。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称,上述指引的最大意义在于贷后催收有规章制度可依,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有积极意义。但具体的落地实践还需要一个过程,其中不仅涉及金融监管部门,还涉及公检法机关和地方政府部门。

    (责任编辑:王晨曦)

    猜你喜欢:

  • 工作产生纠纷 上网“宣泄”可行吗?
  • 买卖微信账号“来钱快”?法院认定构成帮信罪
  • 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红力涉嫌受贿被提起公诉
  • 8月29日国内原油期货跌2.13%
  • 8月29日国内黄金期货跌0.14%
  • 已达去年全年八成!上半年超4500亿资金涌入沪市ETF
  • 上半年超50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
  • 天津金融监管局、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关处
  • 全面升级品牌保护机制,抖音电商获中国商标品牌建设
  • SAS 2025医疗与生命科学领域预测:摒弃AI炒作,重视应
  • 工作产生纠纷 上网“宣泄”可行吗?
  • 买卖微信账号“来钱快”?法院认定构成帮信罪
  • 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红力涉嫌受贿被提起公诉
  • 8月29日国内原油期货跌2.13%
  • 8月29日国内黄金期货跌0.14%
  • 已达去年全年八成!上半年超4500亿资金涌入沪市ETF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4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