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基金经理离任潮愈演愈烈。
澎湃新闻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27日(下同),年内基金经理离任数量已达159人次,涉及93家公募管理人。
值得一提的是,近半年159人次的离任数据已创出9年来的同期最高水平,前高为2015年同期的183人次。
从近10年同期基金经理离任数据来看,人数分别为:2023年140人,2022年125人,2021年135人,2020年123人,2019年116人,2018年77人,2017年79人,2016年70人,2015年183人,2014年101人。
具体来看,年初至今,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管旗下基金经理离任人数最多,达5人;嘉实基金、大成基金、华夏基金、格林基金、招商基金、国联基金、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鹏扬基金、平安基金则各有4位基金经理离任。
综合而言,大型公募基金经理基数较大,基金经理离任人数相对公司基金经理总数来说并不突出;相比之下,中小公募的基金经理流失率则较高,如国联基金、鹏扬基金、格林基金年初至今各有4位基金经理离任,东吴基金也有3位基金经理离任。
澎湃新闻记者观察到,“先增聘、再卸任、后离职”与一口气“清仓式”卸任已被视为基金经理或将“出走”的标准流程。
例如,今年5月,中庚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丘栋荣旗下两只在管产品增聘基金经理,离职传闻再起;4月初,原圆信永丰基金“权益女将”范妍一口气卸任旗下8只在管产品,随后官宣加盟富国基金;2月,原万家基金基金经理李文宾则因“个人原因”卸任旗下在管多只基金产品,并加盟永赢基金。
而从基金公司披露的公告信息来看,在离任或离职原因描述上,各基金公司说法不一,包括:个人原因、工作调整、内部调整、业务调整等。其中,“个人原因”为大多数基金经理卸任产品时的主要原因。
“降薪潮或是主因。此外,在当前市场调整的背景下,投研考核要求收紧,部分基金经理也面临产品业绩的压力。”一位公募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基金经理“出走”的现象或仍将持续,而公募同业将依旧是基金经理流动的主要方向,毕竟“奔私”的门槛高、挑战大。此外,其他金融投资圈也是基金经理普遍会规划的发展方向。
今年以来,有关公募薪酬的议论声不断,传闻中基金公司的薪酬峰值也已由1500万元、500万元、350万元、300万元进一步降至120万元。而在此前的采访中,多位公募业内人士对上述薪酬数额表示存疑,但上述人士均认为,基金行业降薪已是大势所趋,每家公募情况不同,降薪的力度也会有所不同。
另据天相投顾数据,154家披露年报的基金管理人(包括基金公司、券商、保险资管等)在2023年共获取管理费报酬达1333.46亿元,较2022年时的1442.43亿元下降约7.55%;托管费也由2022年时的304.56亿元下降至284.96亿元,同比下滑6.44%。
“大背景下,基金经理控制规模的趋势也在逐步增加。在薪酬进一步调整后,未来基金公司可能不会把打造明星基金经理作为主要策略了。而由于指数基金、ETF不太受规模限制且费率低,后续将会成为基金公司重点推广的对象。”沪上某公募业内人士分析道,整体来看,明星基金经理在前两年那样的影响力或将难以复现,但冒尖的基金经理依旧会存在影响力。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