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融资推进,多元化特征持续显现。7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日前披露,核准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消费金融”)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
按照监管要求,中信消费金融应严格遵守《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履行相应信息登记程序,加强风险管理,持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同时,还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业务开办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和风险问题。
所谓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即业内俗称的ABS,是指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在消费金融领域,ABS已经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
对于中信消费金融申请发行ABS的主要原因、对公司业务的影响以及后续的发行规划,北京商报记者向该公司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作为一种直接融资工具,发行ABS有助于公司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对短期资金的依赖,盘活存量资产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稳定性。而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ABS通常具有较低的融资成本,有利于降低从业机构的融资成本,从而提升盈利能力。
“消费金融机构发行ABS,需要严格的监管审批和市场认可。对于中信消费金融而言,获得发行资质也表明现阶段该公司在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等方面得到认可,除了经营业务方面的影响外,也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和合作伙伴,进一步拓展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不过,后续ABS发行流程还需要从业机构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规范性和风险管理能力,并获得机构方的认可。”王鹏补充道。
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信息梳理发现,中信消费金融本次获批,也是自2022年4月以来首次有消费金融机构获得开展ABS的资格。2022年4月,北银消费金融获批发行ABS。另在中信消费金融获批后,业内已有19家消费金融机构具备发行ABS的资格,其中已有13家完成ABS发行。
一直以来,基于展业经营的实际需求和监管要求等,消费金融机构均在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主要方式包括股东存款、同业拆借、银团贷款、自有股本金以及发行金融债、ABS等。2023年以来,在监管的支持和引导下,消费金融机构金融债、ABS发行均有明显提升。
根据资产证券化分析网披露的数据,2024年以来,中原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南银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等5家机构共计发行了7期ABS,合计发行规模达106.76亿元。另在2022年、2023年全年,消费金融行业ABS发行规模分别为140.36亿元、251.41亿元。
王鹏认为,随着ABS等多元化融资方式发展,消费金融行业逐步走向成熟化和规范化,这将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消费金融服务。同时,融资渠道拓宽将有助于消费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将进一步促进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在王鹏看来,后续消费金融机构发行ABS还将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有序推进,由此更好地分散经营风险,提高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对于从业机构而言,融资方式的差异化也将加剧行业内的竞争,消费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