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财经正文
  • 一边调降利率一边高息揽储 银行存款市场暗潮涌动

  • 2024-08-14 13:41:48 发布于:北京市  作者: 黄坤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前脚刚调降存款利率,后脚就推出高息存款产品揽储——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正在银行业上演。

      近期,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多家全国性大型银行在降息尚未满月之际,推出针对不同区域或主题的特色存款产品,利率可达2%以上,较挂牌利率上浮超50个基点。

      “这是银行根据市场形势变化,灵活采取的应对策略。”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降息潮推动更大规模存款向理财“搬家”,导致银行面临揽储、留存客户等难题。如何提升负债管理能力,愈发考验银行的经营智慧。

      “存款特种兵”再现

      伴随银行开启新一轮降息潮,部分储户再次化身“存款特种兵”,跨区域寻找高息产品。

      “最近发现有银行针对不同区域推出了特色存款产品,我准备看看周围城市有哪些更高利率的产品,打算周末过去存钱。”在上海从事程序员工作的付明(化名)告诉记者。

      记者梳理发现,虽然目前多家大行的1年期、2年期、3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挂牌利率已降至1.35%、1.45%和1.75%,但不乏年利率2%以上的特色存款产品。

      农业银行就根据不同区域设置了特色存款产品。比如,2024“金穗银利多定期存款”043号5年期存款产品利率2.20%,起存门槛为5万元;2024“金穗银利多定期存款”广东0050号3年期存款产品利率2.15%,起存门槛为1000元。工商银行的定期定量存款产品“月月存”也有较大利率优惠,3年期利率达到2.15%,起存金均为1000元。招商银行特色存款产品“月月存”显示,1年期、3年期年利率分别为1.85%和2%。

      除了特色存款产品,也有大行积极发售大额存单揽储,利率优势明显。7月底,中国银行发售2024年第一期个人大额存单,其中,3年期特定客户年化利率为2.15%,5年期特定客户年化利率为2.2%,起点金额均为人民币20万元。

      降息后面临揽储等难题

      为何刚刚降息,银行又推出高息存款产品?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后,推动更大规模的存款向理财“搬家”,银行揽储和留存客户的难度也在提升。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截至7月30日,存量理财规模为29.62万亿元,较6月末28.52万亿元存续规模扩张1.1万亿元,其中超九成规模为固定收益类产品。

      在存款流失的背景下,银行适时推出特色产品,主要就是为了应对揽储压力。“降息后,银行虽然降低了负债成本,但也面临存款‘搬家’现象强化,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等新的压力和挑战。”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向记者表示,银行提供优惠利率,可以增加资金来源,应对揽储压力,保持市场竞争力。

      银行也希望吸引和保留优质客户资源。“针对特定人群或特定存款方式设置优惠存款利率,是银行揽储策略的一部分。”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艾亚文认为,通过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利率,可以吸引对利率敏感的储户,尤其是那些拥有大量资金的个人或企业。

      不过,存款挂牌利率下调至‘1’字头后,又推出2%以上的定存产品合理吗?“存款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建立以来,银行基于挂牌利率在自律机制上限框架内对存款实际执行利率进行适当浮动,是市场行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记者,在调降存款挂牌利率后,部分银行在分行推出区域专享式存款产品,并上浮存款利率也是市场化选择。

      求解负债管理“优化术”

      上述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反映了银行在压降成本和吸引存款之间的权衡。这不仅考验银行的负债管理能力、经营智慧,更关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降低存款挂牌利率和推出特色产品高息揽储,二者都是银行根据市场形势变化灵活采取的应对策略,并不矛盾。”娄飞鹏向记者表示,降低存款挂牌利率主要是降低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以提高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娄飞鹏认为,在存款挂牌利率调降之后,银行面对市场实际情况,上浮存款利率是为了提高在区域市场吸收存款的竞争力,稳定银行负债,并且是在特定区域或者是主题存款,不会全面提高银行负债成本。

      除了推出特色存款产品外,记者采访获悉,多家银行正在努力求解负债管理“优化术”,通过多项业务协调,不断巩固存量客户,挖掘潜在客户,提高负债来源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我们正适时推出不同期限的存款产品组合,通过存款结构改善及定价下调,共同推动存款付息成本优化。接下来还要紧跟市场利率走势,整合行内外资源,拓宽优质存款来源,持续优化负债结构。”一家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朱赫)

    猜你喜欢:

  • 工作产生纠纷 上网“宣泄”可行吗?
  • 买卖微信账号“来钱快”?法院认定构成帮信罪
  • 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红力涉嫌受贿被提起公诉
  • 8月29日国内原油期货跌2.13%
  • 8月29日国内黄金期货跌0.14%
  • 已达去年全年八成!上半年超4500亿资金涌入沪市ETF
  • 上半年超50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
  • 天津金融监管局、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关处
  • 全面升级品牌保护机制,抖音电商获中国商标品牌建设
  • SAS 2025医疗与生命科学领域预测:摒弃AI炒作,重视应
  • 工作产生纠纷 上网“宣泄”可行吗?
  • 买卖微信账号“来钱快”?法院认定构成帮信罪
  • 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红力涉嫌受贿被提起公诉
  • 8月29日国内原油期货跌2.13%
  • 8月29日国内黄金期货跌0.14%
  • 已达去年全年八成!上半年超4500亿资金涌入沪市ETF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4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