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女士,我是银行信贷合作渠道部的,您有资金需求吗?”“您好,我这里是XX金融服务中心,要贷款吗?”……这样的陌生来电,相信大部分人都不陌生,也大都接到过,甚至一天接到好几通。用“不堪其扰,不胜其烦”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这些来电方大部分是贷款中介的电销顾问。贷款中介的存在由来已久,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广义上的贷款中介,也就是助贷平台,主要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获客,与银行合作为其助贷;一类就是大量的线下贷款中介公司,他们主要通过广撒网式地盲打陌生电话,来“碰运气”寻找意向贷款客户。
大多数人接到的自称银行人士的贷款推销电话,可能就属于第二类。迄今为止,没有权威的数据显示目前存在的贷款中介数量,但有媒体报道,仅在深圳就活跃着数百家贷款中介。而且在招聘软件上,有不少公司在持续大量招聘贷款顾问、电销贷款专员,工作地点遍布国内一、二线城市。
当下贷款中介愈加活跃的原因,大体有三点:首先,经济转型换挡期,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信贷投放难,背负业绩指标的银行基层信贷人士,有足够的动力借助贷款中介获客,以完成业绩指标。其次,征信有“瑕疵”但又有资金需求的人士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转而寻求贷款中介帮助。这样的场景,为贷款中介提供了存在空间。最后,金融信息不对称,一些人并不了解贷款产品,但存在置换低息贷款等需求,结果成为不法中介“套路”的目标人群。
贷款中介的存在,并非没有积极意义,其有着帮助银行更多触达客户的作用,比如一些大型金融科技助贷平台,在监管整顿和规范下,已经成为银行获客的重要合作伙伴。
但眼下,贷款中介的一些乱象已严重干扰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并带来许多风险隐患:一是个人信息泄露严重,贷款电销频繁骚扰,不胜其烦;二是部分贷款中介会通过诱骗借款人、伪造借款材料,以收取高额费用,导致不少贷款人背负巨额债务,甚至还有人遭遇不法贷款中介的贷款诈骗。
这些贷款中介乱象,是时候该管管了。
8月以来,有不少银行密集发布提示,提醒投资者警惕不法贷款中介风险。还有银行强调,如发现第三方冒充银行进行虚假宣传、提供信贷咨询并收取中介费,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与此同时,一些区域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也在重拳出击,开展打击整治不法贷款中介专项行动,甚至清退一些大型贷款中介公司。
鉴于贷款中介人员流动性大、存在监管盲区等挑战,要防范和根除相关乱象,恐怕还需多方合力——比如,金融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法院、电信等部门的协同,高压打击不法贷款中介;银行也要进一步强化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规范分支机构对外合作,明确合格助贷合作机构,杜绝基层机构和员工违法违规行为等。
只有真正动真格、下重手,这一困扰老百姓的“牛皮癣”才能被根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