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锁凌燕
当前,普惠保险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民生保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发展重点在于扩面、增品、提效。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强调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当前,普惠保险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民生保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10多年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惠及近亿患者,仅2023年享受大病保险报销的就达1156万人,人均减负约8000元,最高报销上百万元。
一段时间以来,普惠保险制度规则不断完善。2023年10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完善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今年5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丰富产品服务、提升服务质效、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监管四方面具体要求。总体来看,普惠保险发展的重点在于扩面、增品、提效。
扩面,是要让基础保险服务更加普及,在区域层面实现乡镇全覆盖,在人群层面进一步拓展对老年人、农民、新市民、低收入人口等城乡“长尾市场”的业务覆盖。增品,是要丰富普惠保险供给,特别是针对社会保险保障不足、商业保险供给缺失的领域,面向特定风险群体或特定风险领域,如农业农村领域等,提供费率原则上低于同等条件下其他保险产品费率的专属普惠保险产品和服务。提效,是要引导各类保险公司提供差异化服务,将开展普惠保险、履行社会责任纳入经营绩效考核等机制,明确要求大型保险公司普惠保险考核权重原则上不低于5%,以此敦促行业加大投入、提升普惠保险服务质效,及时识别和防控相关风险。
建设高质量的普惠保险体系,让人民群众买得到、买得起保险,并推进依法合规“赔得满意”,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至关重要。普惠保险经营并非易事,最主要的挑战来自于其锚定的“长尾市场”本身。
普惠保险的服务对象,是数量庞大、资产规模相对较小、金融活跃度与贡献度较低的个人客户或小微企业客户,这类客户的风险抵御能力有限,迫切需要保险保障。但是,他们一般支付能力有限,客单价相对较低,经营成本较难摊薄,导致消费端追求的可支付性及供给端的可持续性较难平衡。例如,普惠保险的明星产品“惠民保”,为了兼顾低投保门槛、高保障金额、价格亲民等多重目标,采取了通过提升参保率来控制赔付率的经营思路,但也因此天然面临逆选择的挑战。此外,长尾市场客户在地域上较为分散,更多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对于保险的认识更为有限、触达难度更高,保险业对这类客户的数据积累和需求理解都更为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产品创新受限。
着眼未来,建成高质量的普惠保险体系还需加倍努力、直面挑战。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为解决普惠保险业务痛点提供了重要机遇。
一方面,保险业可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应用,提高保险服务效率。近年来,得益于智能终端的普及、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以及政府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的努力,使得保险机构能够以较低成本触达传统渠道难以触及的长尾市场,保险产品的覆盖面有了显著扩展。不过,要更好发挥保险的“杠杆效应”,还需更好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来优化保险营销模式和理赔服务,提高风险减量管理“投入产出比”,从而降低运营成本,进而有条件在适度提高保障标准的同时提升普惠保险的可支付性,惠及更多人群。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积极推进新型保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跨机构、跨部门、跨领域的共享信息平台和数据开放共享机制,以更有时效性的方式把涉及长尾市场的多渠道、多来源、多种类信息汇聚在一起,帮助行业和研究者以更智慧、更动态的方式了解掌握客户总量及风险结构变化,以有效提升普惠保险产品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锁凌燕)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