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财经正文
  • 银行加速“清仓”坏账 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有望扩围

  • 2024-08-27 09:48:23 发布于:北京市  作者: 李海颜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不良贷款转让试点范围拟将扩大。8月25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在答复代表建议时提到,将综合考虑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情况等因素,研究出台有关制度,扩大试点范围或推进试点政策常态化实施。在分析人士看来,随着国内不良贷款处置模式创新,国内信用环境发展,不良贷款供给与需求方扩容,信息披露更加规范、透明,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市场深度及广度将不断增强。

      据了解,不良贷款试点工作自2021年正式开启,这使得银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得以“破冰”。不过彼时试点机构较为有限,首批参与试点的银行仅是6家国有控股大型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在原试点机构范围基础上,2022年12月30日,原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将注册地位于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广东、甘肃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银行机构也纳入试点机构范围。

      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司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王立生关于鼓励支持壮大省级资产管理公司有效处置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建议时表示,将会同财政部综合考虑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情况、相关企业展业情况、高风险机构及不良贷款转让处置需求等因素,研究出台有关制度,扩大试点范围或推进试点政策常态化实施,助力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拓展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和处置方式。

      根据银登网数据,截至目前,已有713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开立了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仅8月,就有江苏扬州农商行、江苏赣榆农商行、河北安国农商行、兴宁珠江村镇银行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加入试点“队伍”。

      从不良贷款转让情况来看,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较多,涉及消费贷、经营贷以及信用卡透支等。例如,8月23日,平安银行发布了两则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资产包内贷款均由平安银行武汉分行发放,涉及未偿本息总额合计4.54亿元。民生银行不久前也发布了信用卡透支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涉及未偿本息总额9.99亿元。

      从二季度不良贷款转让数据也能看出,不良贷款转让明显提速,报告期内,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量大幅增长,挂牌107单,成交业务规模278.5亿元,分别环比增长282.14%、547.67%。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个人不良贷款规模增长可能与近年来宏观经济波动有关,部分市场主体经营波动或个人财务状况压力上升,导致部分个人消费贷、经营贷及信用卡方面不良有所增加。同时,也与近年来市场主体信用贷规模增长快,少数机构相关业务经营粗放及风险管理水平等方面有关。

      不过,相较于全国性银行,地方中小银行不良贷款转让成交项目相对较少。近期,甘肃临洮农商行重新挂牌了个人消费及经营类贷款转让项目,涉及未偿本息总额7301.36万元。

      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认为,地方中小银行不良贷款转让少,一方面是因为中小银行规模小,其不良贷款本身量就比较小,达不到买家的规模预期。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在定价上很难和买家达成共识,因为中小银行的贷款客户质量相比于国有大行略低一些。

      “加入不良贷款市场转让队伍,有助于拓宽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渠道,有助于降低不良改善银行资产质量,减轻银行损失,提升银行信贷能力,优化信贷资产结构,促进银行稳健和可持续经营。”对于后续不良贷款转让趋势,周茂华认为从趋势看,随着国内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创新,国内信用环境发展,不良资产供给与需求方扩容,信息披露更加规范、透明,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市场深度及广度将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张紫祎)

    猜你喜欢:

  • 工作产生纠纷 上网“宣泄”可行吗?
  • 买卖微信账号“来钱快”?法院认定构成帮信罪
  • 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红力涉嫌受贿被提起公诉
  • 8月29日国内原油期货跌2.13%
  • 8月29日国内黄金期货跌0.14%
  • 已达去年全年八成!上半年超4500亿资金涌入沪市ETF
  • 上半年超50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
  • 天津金融监管局、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关处
  • 全面升级品牌保护机制,抖音电商获中国商标品牌建设
  • SAS 2025医疗与生命科学领域预测:摒弃AI炒作,重视应
  • 工作产生纠纷 上网“宣泄”可行吗?
  • 买卖微信账号“来钱快”?法院认定构成帮信罪
  • 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红力涉嫌受贿被提起公诉
  • 8月29日国内原油期货跌2.13%
  • 8月29日国内黄金期货跌0.14%
  • 已达去年全年八成!上半年超4500亿资金涌入沪市ETF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4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