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踩雷”信托理财事件再现。日前,成都市路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成都路桥”)发布公告称,因信托理财相关信息披露违规等原因,公司及原董事长王培利、原总经理孙旭军等分别收到四川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此外,包括华资实业、安旭生物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失血”信托理财,涉及新时代信托、中融信托等。
整体来看,今年上市公司信托理财规模缩水明显。据统计,上半年累计有24家上市公司认购信托理财产品金额达57.1亿元,同比下滑48.5%。
成都路桥被监管处罚
四川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显示,经查,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成都路桥合计购买中铁信托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共1.56亿份,对应金额1.56亿元。关于该信托计划的购买理由、安全性、流动性等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也未及时披露信托计划及相关信托贷款发生延期兑付、逾期,且年报中关于信托贷款续期的披露不准确;成都路桥2023年度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中,将用于购买并代持信托计划的款项列报为预付账款,导致披露的预付账款金额不准确;成都路桥2021、2022年度财务报告中关于该项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不完整。
该行为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第三条第一款规定,鉴于此,四川证监局决定对成都路桥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计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对王培利、张婉、王超、刘峙宏、向荣、孙旭军、左宇柯、黄振华、李志刚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计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早在今年4月30日,成都路桥发布关于理财产品逾期兑付的风险提示公告称,该公司于近日收到中铁信托出具的《告知函》,因信托计划的债务人未按约定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现根据项目实际运行情况,对信托受益权延期兑付,所有信托受益权期限已更改为无固定期限。截至公告披露日,上述信托计划本金及部分投资收益尚未收回,公司已就该信托计划逾期兑付的事宜与受托人进行了沟通,后续公司将密切关注该信托产品的相关进展情况,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另外,中铁信托控股股东中国中铁2023年年报披露了其部分业绩,中铁信托业绩承压明显。截至2023年末,中铁信托营业收入为10.88亿元,同比下降40.94%;净利润为2.48亿元,同比下降59.26%。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23年末,中铁信托总资产为191.06亿元,同比增长5.1%;净资产为118.19亿元,同比增长1.51%。
在用益信托资深研究员帅国让看来,A股上市公司购买的信托产品出现风险,不仅会影响上市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对公司声誉也有不利影响。
上市公司信托理财缩水
成都路桥只是上市公司“踩雷”信托理财的一个“缩影”。
8月20日,华资实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新时代信托扣除信托报酬、信托费用后支付的信托利益2528.69万元。根据《信托计划处置协议》约定,信托利益收回后,公司尚余信保基金本金120万元及其利息待收回。此外,安旭生物近日也对购买的1亿元中融信托产品计提了7500万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预计可收回金额仅为2500万元,损失率高达75%。
业内专家表示,上市公司频频“踩雷”信托产品,主要原因是信托公司过去提供了相对稳定且收益相对高的产品,受到上市公司青睐,而近几年信托产品底层资产出现问题,导致信托产品违约。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以2023年为例,全年合计有26家A股上市公司遭遇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涉及金额近20亿元,涉及受托信托公司共计5家,为国通信托、外贸信托、中融信托、五矿信托、云南信托。
“从现金管理手段来看,信托理财的收益一般会更高,稳定性也不错,因此成为很多上市公司理财的选择方式。”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此前表示,如果上市公司投入较多而产品出现兑付等问题,则会对公司后续投资、经营现金流产生影响。除基本面外,还会影响公司股价、投资者判断以及后续监管等很多方面。
事实上,不少上市公司近期减少了对信托理财产品的配置。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累计有24家上市公司发布相关公告,认购信托理财产品共计96笔,认购金额累计达57.1亿元。2023年同期,共有53家上市公司认购相关信托理财产品,认购金额累计达110.8亿元。以此计算,今年上半年认购金额同比下滑48.5%。
“从整体购买数量和金额来看,上市公司信托理财整体明显呈降温态势。”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上市公司选择理财产品需要根据公司日常经营、发展战略合理规划闲置资金使用,在选择投资标的、期限、风险等级等方面要严格把关,需要提升闲置资金专业化管理水平,合理分散投资风险。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