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财经正文
  • 央行新工具落地!首期5000亿元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 2024-10-11 09:18:42 发布于:北京市  作者: 吴雨 刘慧 任军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10月10日,我国首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

      中国人民银行当日一早发布公告称,即日起,接受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申报“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创设新工具——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并明确表示这项工具所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

      创设这项新工具涉及多个基础设施,对政策协同性和工作效率的要求不言而喻。就在宣布创设工具两周后,这项互换便利工具正式推出,给资本市场带来利好。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是一项什么工具?

      据介绍,该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

      也就是说,通过互换便利操作,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可以将手里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替换为国债、央票,便于在市场上回购或卖出融资,这相当于直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得了流动性支持。

      “此举可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投资能力。”中信证券金融产业首席分析师田良介绍,国债、央行票据与市场机构手上持有的其他资产相比,具有更高的信用等级和流动性。在互换便利工具支持下,市场机构获取资金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通过对股票进行增持,更好地发挥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

      这项互换便利工具能为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利好?

      记者了解到,互换便利首期5000亿元,将为资本市场提供增量资金。而且,互换便利期限不超过1年,到期后可申请展期,抵押品范围未来也可能视情况扩大。

      “这些操作上的灵活性均表明,该工具未来将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新工具可为资本市场持续带来“活水”,增强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

      此次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公告明确表示,创设新工具旨在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的要求。可见,这项新创设的工具是一种长期制度性安排,而非仅仅应对短期市场波动。

      “证券公司运用这一工具有助于增强资本市场韧性,成为市场的‘稳定器’。”中金公司研究部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表示,5000亿元的操作规模实际进度取决于相关机构对于股票市场的增持意愿,增持股票资产的方向则取决于机构自身投资决策。

      记者从几家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了解到,目前相关机构积极响应部署、准备申报,争取尽早落地首批互换便利交易。

      互换便利工具此时落地释放了哪些信号?

      当下,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此时,中国人民银行首次为支持资本市场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类似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国际上已有先例。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会长徐忠介绍,从操作原理上来看,此次央行创设的互换便利工具与有的国家使用的定期证券借贷便利类似,都是通过“以券换券”的形式实现了流动性支持。互换便利工具不是央行直接给钱,不会增加基础货币投放。

      东方金诚研发部执行总监于丽峰认为,创设互换便利工具不意味着量化宽松,而是通过政策工具调动市场机构的参与度,提高市场流动性,提升货币政策在资本市场的传导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朱赫)

    猜你喜欢:

  • 工作产生纠纷 上网“宣泄”可行吗?
  • 买卖微信账号“来钱快”?法院认定构成帮信罪
  • 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红力涉嫌受贿被提起公诉
  • 8月29日国内原油期货跌2.13%
  • 8月29日国内黄金期货跌0.14%
  • 已达去年全年八成!上半年超4500亿资金涌入沪市ETF
  • 上半年超50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
  • 天津金融监管局、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关处
  • 全面升级品牌保护机制,抖音电商获中国商标品牌建设
  • SAS 2025医疗与生命科学领域预测:摒弃AI炒作,重视应
  • 工作产生纠纷 上网“宣泄”可行吗?
  • 买卖微信账号“来钱快”?法院认定构成帮信罪
  • 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红力涉嫌受贿被提起公诉
  • 8月29日国内原油期货跌2.13%
  • 8月29日国内黄金期货跌0.14%
  • 已达去年全年八成!上半年超4500亿资金涌入沪市ETF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4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