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财经正文
  • 多家券商与银行协调提前银证转账受理时间

  • 2024-10-11 09:19:38 发布于:北京市  作者: 戚夜云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由于国庆节前A股赚钱效应突出,市场交易火爆,导致部分投资者银证转账失败,为了方便投资者在节后入场,满足节后客户银证转账需求,10月7日,澎湃新闻获悉,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与银行协调提前开放银证业务时间,最早提前至6:50。

      广发证券向投资者发布《关于10月8日提前银证转账业务的公告》,内容显示,10月8日,部分存管银行三方银证转账开启时间将提前至8:05(不含信用、银衍转账),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宁波银行、东莞银行。

      中信证券发布系统公告称,根据部分存管银行安排,10月8日,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将于7:30开始支持三方转账(不含信用);农业银行将于8:00开始支持三方转账(不含信用)。

      华泰证券发布通知称,为满足节后客户银证转账需求,经与多家银行协商,10月8日普通三方转账时间可临时提前(合计10家):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7家由原8:30提前至7:30;农业银行、宁波银行则由原8:30提前至8:00;建设银行(1家):由原8:30提前至8:12。

      东方财富表示,根据部分存管银行安排,2024年10月8日,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将于早上7:35开始支持银证转账(不含信用);农业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将于早上8:05开始支持银证转账(不含信用)请您知悉。

      海通证券发布通知称,联合银行将于10月8日提前开放部分存管银行的银证转账服务。其中,7:30开始转账服务的银行为工商银行(不含融资融券)、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8:00开始转账服务的银行为农业银行、华夏银行;其他银行保持原开放时间不变。

      值得一提的是,为服务好资本市场,保障银证转账业务平稳运行,自10月8日起,工商银行将证券公司普通第三方存管银证转账时间大幅提前至6:50。澎湃新闻注意到,广发证券已更新通知内容,工商银行的银证转账时间提前至6:50。此外,中金财富也更新通知,将工商银行银证转账提前至6:50。

      此外,澎湃新闻注意到,部分券商与特定的银行绑定,实现7*24小时银证转账服务。

      平安证券旗下App显示,平安/邮储/建设/兴业/宁波银行的A股账户领取7*24小时转账特权后,可7*24小时发起银证转账,但遇系统日终合并交易数据、系统清算时,会暂停7*24转账服务;暂停期间可以进行预约转账,系统切换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完成转账。而其他银行的银证转账时间为交易日9:00-16:00。

      招商证券App显示,招商银行(境内客户)支持7*24小时操作,但16:30-16:45由于系统切换无法进行转账。当天卖出股票的资金、逆回购到期当天的资金等,需等到下一个交易日早上8:30才可以转账。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银证转账时间大幅提前或仅限10月8日。华泰证券在内容公告中表示,10月9日上述银行普通三方转账时间恢复至8:30。海通证券也表示,调整仅限10月8日,10月9日起将恢复原开放时间。

    (责任编辑:易薇)

    猜你喜欢:

  • 工作产生纠纷 上网“宣泄”可行吗?
  • 买卖微信账号“来钱快”?法院认定构成帮信罪
  • 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红力涉嫌受贿被提起公诉
  • 8月29日国内原油期货跌2.13%
  • 8月29日国内黄金期货跌0.14%
  • 已达去年全年八成!上半年超4500亿资金涌入沪市ETF
  • 上半年超50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
  • 天津金融监管局、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关处
  • 全面升级品牌保护机制,抖音电商获中国商标品牌建设
  • SAS 2025医疗与生命科学领域预测:摒弃AI炒作,重视应
  • 工作产生纠纷 上网“宣泄”可行吗?
  • 买卖微信账号“来钱快”?法院认定构成帮信罪
  • 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红力涉嫌受贿被提起公诉
  • 8月29日国内原油期货跌2.13%
  • 8月29日国内黄金期货跌0.14%
  • 已达去年全年八成!上半年超4500亿资金涌入沪市ETF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4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