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财经正文
  • 地方政府化债加速落地 9地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规模将近5000亿元

  • 2024-11-25 10:18:56 发布于:北京市  作者: 韩昱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地方政府化债工作正在加速落地。

      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11月21日,两地完成了再融资专项债券的招标发行,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其中,大连招标发行了3期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40亿元、30亿元和34亿元,总计104亿元;贵州也招标发行了3期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176亿元、150亿元、150亿元,总计476亿元。

      叠加11月15日河南招标发行的318.169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券,据统计,截至目前,已发行的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券规模达到898.169亿元。

      包含上述3地在内,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目前已有9地公告拟发行及已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分别是河南、江苏、青岛、浙江、宁波、贵州、大连、湖南、辽宁。

      从披露规模看,江苏拟发行1200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规模最大;贵州除已发行的476亿元外,还计划在11月26日发行700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合计1176亿元,规模排在第二;另外,湖南拟发行600亿元、浙江拟发行565亿元、辽宁拟发行467亿元、河南已发行318.169亿元、宁波拟发行249亿元、青岛拟发行142亿元、大连已发行104亿元。总体看,9地拟发行及已发行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券规模已达到4821.169亿元,接近5000亿元。

      “具体来看,多地发行的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期限明显拉长,且主要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政策。据了解,财政部11月9日即将6万亿元债务限额下达各地,指导督促地方抓紧履行法定程序,稳妥做好发行工作,妥善安排债券资金。财政部18日公布,目前正在加强对地方的政策指导,用好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更好发挥增量政策效应。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政策,同时从2024年开始,我国还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合计能够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其中,6万亿元债务限额已下达地方,11月中旬以来,各地开始启动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发行。化债相关安排可以让地方政府腾出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用于稳增长和巩固“三保”,这将对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保持地方财政支出力度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

      “本轮一揽子化债组合拳作用直接、力度大。”范若滢认为,一方面,通过新一轮大规模隐性债务置换,以利率更低、周期更长的地方政府债券置换举债成本高、周期短的地方隐性债务,可以有效减轻地方政府历史债务包袱、释放财力空间,从而腾出更多的财力和精力用于发展经济,同时,地方政府“轻装上阵”后,也有助于其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改善民生、支持创新、促进消费等方面;另一方面,本轮一揽子化债组合拳向社会各界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责任编辑:朱赫)

    猜你喜欢:

  • 亚马逊发布2021品牌保护报告,公布打击假货最新进展
  • 《中国影响力衡量与管理(IMM)指南1.0》驭势发布!
  • 向光同行,未来可期,2022向光奖荣耀揭晓
  • 敏捷——开启银行社交化运营的关键钥匙
  • 揭秘如何做好客户体验 让企业增速胜人一筹
  • 主动权益基金去年四季报登场:基金乐观看待后市 股
  • 保险公司2022年理赔年报陆续出炉 理赔金额上升 时
  • 赛道型基金迎开门红 悄然调仓备战春季行情
  • 美的京东强强联合:焕新风空调引领行业新赛道
  • 印象笔记2021象新力大会:打造超越期待的All-in-One
  • 启牛学堂:创新课程助力普通大众聪明投资
  • Velodyne Lidar公布2021年度第三季度财报
  • 追一科技荣获机器之心最佳AI公司TOP 30等三项大奖
  • 杜邦公司投资旗下Liveo™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业务在
  • UDE2021爆出新趋势,OLED电视是主机游戏最佳CP
  • 不止是绿色节能,TCL卧室新风空调更以创新技术实现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4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