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风雨,ETF终于迎来厚积薄发。但狂欢的背后,同质化问题、头部效应也越发凸显。头部玩家断层式领先的同时,也在思索如何继续做大蛋糕以防不进则退。“保底50亿元以上的规模才能覆盖运营成本”的压力,也让不少中小公募望而却步。投资者同样担心如此盛景能否长期延续。一如20年前,一众从业者紧锣密鼓合力研究落地新品那样,如今,时代聚光灯下的ETF在行业巨变中匆匆开启了下一阶段,一众市场关切方又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但这一次,ETF不再是从“0”出发……
同质难题凸显
眼下,一批一批的ETF新品仍在接踵而至。
回首2024年初至今,首批中证A50ETF、首批沙特ETF先后获批面市。中证A500ETF的轮番上阵更将年内ETF发行热推向高潮。首批10只中证A500ETF于9月10日启动发行,并在9月下旬相继成立。距离首批中证A500ETF上市不足三周,第二批12只产品也火速获批并定档发售。
“卷”完新指数还不够,“老”指数的价值也被机构争相挖掘。11月13日,时隔两年,创业板50ETF迎来进一步扩容,吸金预期备受全市场的期待。
然而,机构争抢布局的背后,近年来ETF逐渐搭起的“巨型超市”也令市场有些应接不暇。
华夏基金在发布的《指数基金投资者洞察报告》中指出,当前,尽管超八成投资者有着对于指数基金投资的意愿,但实际参与中面临两大“拦路虎”,其一是“择时”,另一个则是“择基”,超三成投资者认为目前ETF数量众多,没有挑选思路。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作为能够反映沪深市场上市公司证券整体表现的指数,其一直以来都是各家公募布局ETF的“必争之地”。截至11月18日,跟踪上述指数的基金多达26只。
不过,纵然多只基金抢入场,大厂仍旧独揽着巨大的市场份额。截至三季度末,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近4000亿元。同期,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第五名天弘沪深300ETF规模则出现明显断层,为118.21亿元。相较之下,规模相对靠后的博时基金、民生加银基金、兴业基金、方正富邦基金旗下沪深300ETF规模则均不足1.5亿元。
事实上,除了上述4只超千亿元产品,其余21只数据可统计的产品规模之和也仅有570.36亿元,在“巨无霸”华泰柏瑞沪深300ETF面前仅占14%。而沪深300ETF的情况仅是各类ETF现状的冰山一角。
前述资深基金研究人士直言:“‘同质化’是一个中性词,而非贬义词,ETF跟踪同一指数,必定存在着同质化的情况,这是ETF无法避免的必然现象。尽管ETF产品同质化很难完全避免,对于存续产品现存的同质化现象,各家公募在投资管理上主要是需要关注如何打磨现有产品,做好控制跟踪误差,对于投资者而言,也更青睐选择跟踪误差最小的产品。”
华泰柏瑞基金表示,近年来,国内ETF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同质化产品也逐渐增多。ETF赛道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可能还有很大成长空间,这个结论应该是得到全行业共识的。就目前来看,这种竞争有望带给投资者更多的产品选择,基金公司也会力争给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整体上对于投资者而言还是有利的。
“玩家”现分歧
同质化背景之下,“打折促销”无疑成为抢夺买家眼球的最直接方式。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市场800余只股票型ETF平均管理费率为0.43%。年内,市场多只ETF均已降至“0.15%+0.05%”业内最低管理费率、托管费率水平。其中,尤以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华泰柏瑞基金等头部公募降费幅度最为明显。
持续的降费潮让本就担忧运营成本的中小公募犯了难。
有头部公募从业人士表示,ETF的运营包括指数使用费、信披费用、系统费用以及上市后的营销宣传费用等,降费的目的是体现产品差异化优势,为未来可能做大规模进行一些短期的让利,但发展指数业务,需要有长期大额的资源投入,需要基金公司内部的高效协同,需要市场行情与监管政策的引导等。“但哪怕做到了这些,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把业务做起来。”
另一公募内部人士更直言:“有公司测算ETF要超过200亿元规模才能覆盖成本。保底估算,也需要50亿元以上的规模。”
多重考虑之下,多家公募尚未向ETF领域踏足。
不过,在部分公募选择观望时,也有公募决定再出发。北京商报记者关注到,沪上某公募曾于四年前成立了一只宽基ETF,但该产品运作一段时间后遭遇清盘,2024年,该公募再次成立了同一只产品。
此外,凭借上证国有企业红利ETF,银河基金成为2024年入场的新玩家。在他们看来,ETF市场头部效应明显的背景下,公司紧跟市场趋势,决定入场布局ETF。作为新入场的公司,首先要认识到ETF与主动权益基金存在差异,明确国企红利ETF的市场定位和目标投资者群体。会通过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的ETF产品,让更多普通投资者能够享受经济增长的红利。
认清形势理性布局
同质化竞争越发突出,但ETF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问题该如何解决?中小机构的生存空间又在何处?
有市场声音指出,同质化之下,跟踪同一指数的ETF需要减员,甚至同类产品仅保留1—2只即可。对此,华林证券资管部落董事总经理贾志表示,上述举措若落实仍需要监管部门的合理引导,谨慎评估。另外,各家基金公司也需要评估自身的资源,评估同业的优劣势,理性地设立产品。从行业角度看,宽基ETF的容量较大,行业主题ETF则需尽量避免盲目跟风。
前述公募从业人士也表示,未来同一个赛道的产品投放宣传费用很大,也势必带来巨大的销售压力。关于跟踪同一指数的ETF是否需要减员虽然暂无定论,但对于机构自身而言,如何参与博弈,更多仍取决于各家公募的运营策略和自家禀赋,以及公司预期能否赶上市场机会。同时,也需要做好准备,激烈竞争之下,动态出清也是必然。
上述资深基金研究人士表示,为了缓解当前市场同质化问题,未来各家基金公司除了抢发行外,还应该把目光专注于做好研究及服务上,包括注重指数研究,做好投资者回报、投教及宣传工作,找到实现差异化的营销方法等。
前述公募从业人士坦言,未来,中小公募最大难点就是产品线如何布局,顾宽基还是顾细分赛道,宽基市场需求大,各家公募都在拼命“卷”着大宽基赛道,中小公募若不能突围,成本只会付诸东流。细分赛道则需要抢夺首发,但市场容量仍有限。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不能像头部公募广撒网等机会,产品规模不足清盘可能是必然,并不是所有公募都能赶上机会吹来的风。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兼投资总监赵云阳也表示,公司与全行业都在积极想办法,如增加AI技术、重视在线运营、精准投放、提高人效等方法,这些总体对同质背景下降本增效起到较好效果。
挑战亦是机遇
展望未来,国内宽基ETF市场看似趋于饱和,但挑战中也蕴藏着机会。ETF的下一个十年还有巨大发展空间,这一观点成为业内人士的一大共识。
赵云阳认为,ETF的突围之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从纵向来看,指数化投资发展需要建设多方面能力,包括自上而下的战略整合能力、前瞻的ETF产品线布局能力以及运维与客户服务能力。从横向来看,ETF的马太效应在海内外都非常显著,对于中小机构而言,应该与各家公司的基因及能力基础相结合,以差异化的战略参与到ETF的发展之中。
若参考美国ETF市场发展经验,华泰柏瑞基金表示,我国ETF市场发展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在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的过程中,可能不断形成全新的行业或者主题,对基金管理人的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目前我国跨境ETF很多具备较大发展和投资潜力的新兴市场覆盖程度较低,未来有望成为我国ETF产品的重点布局方向。目前存量基数还较低的Smart-betaETF未来也有望加速发展。在投资策略上,美股ETF还包括杠杆、套保等丰富的产品,以满足各类投资者需求,这些也都是A股市场未来可以考虑的方向。
北京某大型公募也认为,未来围绕国家战略,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指数产品值得关注。ETF市场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市场规模、产品创新、投顾模式、投资者结构、政策支持等多方面都预示着ETF市场将继续快速增长并愈加成熟。
翻开下一页,ETF的故事仍在讲述。20年的时间,从无到有、由弱至强。在万众期待下,跨过弱冠之年的ETF,还将继续扬帆起航,驶向更加广阔的金融市场蓝海。伴随着品种革新、监管完善以及投资者认知深化,ETF将不断发展,覆盖更多资产类别、地域与行业,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高效、透明的投资工具。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