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是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简称双碳目标)后的第一个“全国低碳日”。为响应全国低碳日“低碳生活,绿建未来”的号召,国际金融论坛(IFF)于8月26日邀请在国内、国际城市与建筑领域有影响力的院士、专家,以及来自国际机构的代表,举办了以“节能减碳,城市与建筑更绿色”为主题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21年第五期学术会议暨全国低碳日特别活动。
与会专家通过展示城市与建筑业的碳排放数据,分析了城市及建筑业对于全国乃至全世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梳理了制定碳中和规划过程中应当转变的观念和认识误区,并对城市与建筑业实现碳中和的路径选择、实施方法、计量方法和激励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元丰表示,习总书记指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于城市与建筑业影响巨大,而城市与建筑业对实现碳中和目标非常关键。全球7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城市,建筑全行业碳排放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40%,我国的一半左右。因此不论在全球范围,还是在中国,如果城市与建筑业不能实现碳中和,就无法实现整体的碳中和目标。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表示,实现双碳目标,应当以城市为主体制定、规划实现碳中和的路线图。“十四五”期间,城市间的竞争已经从单一的GDP经济竞争,转变为GDP与减碳的双轨竞争。这种竞争有利于提升新技术的应用和行业投资效益,避免集中供热、供冷等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文明思路”发展路径。城市还可在各类数字技术创新中灵活实践,实现减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潘家华表示,全国总体层面目标是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由于城市间产业结构、城市规模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对于各城市来讲,“碳中和”不可能也不应该“齐步走”。乡镇、中小城市和大型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时间表和比较明确的路线图。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通过分享伦敦、巴黎、哥本哈根等城市,规划、制定和实施减碳路线图的案例,说明不同城市应该根据自身产业结构的特征,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量身定制自身的减碳规划,并通过切实有效的行政分工和奖励机制予以落实。
对于建筑业王元丰认为,建筑从建筑材料的开采、生产和运输到建筑的建造、使用和拆除,整个产业链条非常长,只考虑运行阶段的碳中和问题是不够的,建筑业实现碳中和要上下游协同合作发力。而很多新建建筑在2060年后还要使用,要特别关注新建建筑的碳中和时间需提前在2030至2040年前实现。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波荣指出建筑行业的减碳规划不能只看新建建筑,忽视既有建筑,需要调整既有建筑改造的重点,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城市更新行动,把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重点和资金使用方向,从简单的节能维护、安全、加固调整到降低碳排放的目标上,不断推进公共建筑的低碳经营改造和住宅改造,提升既有建筑的智慧运维和低碳运维。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清勤在会议上讲解了国家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标准》。他通过案例说明实施新标准的新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都实现了每平方米碳排放量下降超过50%的减排效果,指出新标准的推广和实施将对行业减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介绍了未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进一步节能降碳及碳排放量化方面的考虑。
落基山研究所(RMI) 区域零碳发展部门总监王萌强调双碳目标下,传统的能源规划已经不能够满足城市和园区需要,而综合能源规划是一个打造“零碳”园区的重要的抓手。将电、供热、燃气一些能源综合进行规划,从能源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并以宁波和北京两个园区案例,说明综合能源规划能够为国家的碳中和目标的贡献。
青岛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电投集团科技创新总监兼国家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董事长范霁红介绍了青岛市当前碳排放的状况与节能降碳的挑战,以及青岛绿色发展研究院未来将从战略与技术多个角度为青岛市实现双碳目标的支撑设想。
在此次学术会议上,不少专家都指出我国实现碳中和应以城市为本,建筑业作为工作重点,科学合理地设定目标,做好城市与建筑业的规划,通过行业协同、合理运用创新科技、提升低碳运营管理水平,切不可进行运动式脱碳,搞一刀切、齐步走。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主编、欧美同学会理事刘星主持会议,全国各地近20万观众在线上参加会议。
组织此次学术会议的国际金融论坛(IFF)是总部设在中国北京的非营利、非官方独立国际组织,于2003年10月由中国、美国、欧盟、联合国等20多个国家、地区及相关国际组织的领袖共同发起成立,是全球金融领域高级别常设对话、交流和研究机构,被誉为全球金融领域的“F20(Finance 20)”。国际金融论坛长期关注全球环境变化、温室气体减排、生物多样性等话题,希望通过金融来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增长。国际金融论坛也是全球碳定价机制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