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财经正文
  • 中小险企通过“联盟”做养老社区靠谱吗?

  • 2021-11-26 11:10:16作者: 胡志挺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编者按】

      养老关乎每个人的福祉。作为一个长周期、慢回报的服务业,养老行业恰恰符合寿险资金长周期的特点。一批保险公司正在布局高端养老社区,还将保单和养老社区入住权益挂钩,形成资产负债联动。

      11月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明确要进一步规范发展机构养老,提出各地要通过直接建设、委托运营、购买服务、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发展机构养老。

      以险企养老社区为代表的机构养老发展状况如何,布局呈现什么样的特点,怎样差异化发展,对未来的行业又有哪些预期?

      作为目前以及今后较为确定的朝阳行业,养老服务受到地产、医疗、保险等各类公司关注。

      在现今的“9073”养老格局中,虽然机构养老仅占3%,但有不少观点认为,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社会福利提高、百姓认知程度的变化、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增强等,未来机构养老的比重有望上升。

      有保险公司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险企进军养老社区有其天然优势。除了险资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与养老社区所需的低成本、大规模、稳定的资金支持相匹配外,险企的养老社区可以与保险产品、保险服务等相衔接。而地产公司建养老社区,既是主动行为也是被动行为。因为商业地产往往有自持比例要求,在考虑自持部分的运营和收益获取时,会看重社会需求,养老社区便是其中一个选项。

      养老社区也并非是大型险企的专属,一些中小险企也看中了这一未来“潜力股”。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除了泰康、太保、中国人寿、太平、平安、新华等公司,合众人寿、光大永明人寿、恒大人寿、前海人寿、珠江人寿、复星保德信、君康人寿、招商仁和人寿、上海人寿等公司在养老社区领域均有尝试。

      在保险公司眼中,养老社区与保险主业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中小险企在养老社区业态中有哪些发展特点和难点?对于近期关注度较高的REITs,险企对于其在养老方面有哪些期待?

      保险+养老社区,两个独立板块的交融

      保险与养老社区本就是两项独立的业务,而保险公司发展养老社区业务,则必然会将两者相融合,最简单直接的就是保单对接养老社区。但并非所有入住者都会选择购买保单入住的方式,尤其是一些已经达到可入住年龄的老年人。

      此外,一些客户购买了对接养老社区的保险产品后,保险公司会对客户有保证入住的承诺,但客户的行权时间并不确定,由此会产生一些错配问题。

      中国太保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根据太保家园的整体市场营销策略,与主业沟通调整相关对接政策,以确保已获得保证入住权的客户权益。另有多家险企则选择拒绝回答这一问题。

      澎湃新闻在采访中发现,养老社区中的不少管理层人士多为酒店管理相关背景,职能工作人员多涉及具体的饮食、体能以及配套的医疗护理等,与保险关联度较低。多位已入住的老人也告诉澎湃新闻,其选择支付押金的形式获得入住权益,每个月再另行支付费用,与保险产品并不相关。但入住老人并不关心保险产品问题,更关注的是养老社区的环境、入住人群、设施、医疗等等。

      由于提到养老社区,许多人自然理解成养老地产,因而保险销售人员在介绍养老社区并推介相关保险产品时也会出现一些概念混淆的情况。有大型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向澎湃新闻强调,推介养老社区,并不是在卖房子卖公寓。在销售保单时,不能过度承诺,能做到的就说,做不到的不能添油加醋。

      不同险企开发的与养老社区相对接的保单虽有一些共同点,但在保证入住权、优先入住权、入住转让权等方面差异较大。保单销售时稍有夸大承诺,客户理解出现偏差在后期可能会引起不小的纷争。

      可见的是,传统意义上而言,保险公司在保单销售方面更具有经验,很清楚“如何把产品卖出去”,但养老社区长期看更追求的是服务,以及与入住者之间的高频交互,但这又是保险公司并不擅长的领域。这也对保险公司、保险销售人员以及养老社区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谈及养老社区与保险主业的关系,大家保险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大家保险集团成立后立足保险主业,在既定的经营策略下,依法合规,持续为社会公众提供保险保障、健康养老和财富管理一揽子保障服务。养老端以赋能保险主业为核心任务,按照“保险+养老+服务”的思路,促进负债端扎根市场、拓展空间,助推集团整体业务发展。

      中国太保相关人士则认为,面对14亿人口的庞大“家底”和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发展养老健康产业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也是保险业转型发展不可错过的战略机遇。养老健康产业与保险业的行业属性天然高度契合,人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是双方共同的关注点。

      “参与养老健康产业,可有效提升保险端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投资端优化资产配置,助力保险公司培养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增长。”中国太保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如此表示。

      中小险企养老社区能否考虑“联盟”?

      垂涎养老社区“蛋糕”的中小险企不在少数,并且关注这一业态发展的热情不亚于大型险企。

      比如,国内首家复合型养老社区即出自合众人寿。合众人寿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该社区成立以来,合众人寿一直积极探索寿险主业与健康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率先在国内推出实物养老保障计划,“保单+实物对接”是合众人寿尝试的一种全新的养老保险产品形态。

      所谓“保单+实物”,也就是客户只要购买相关养老保障计划产品,即可以锁定未来入住养老社区的权利。目前,多数险企养老社区均推出了这类入住方式。但对于实力并不算雄厚的中小险企来说,养老社区的可持续性是一大挑战。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则包括股东、资金实力、保险产品、社区服务等。

      在进军养老社区的中小险企中,不少公司的股东拥有地产或医疗行业背景。比如,恒大人寿、前海人寿、珠江人寿、复星保德信、上海人寿等。

      借助股东力量好办事。上海人寿总裁石福梁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现阶段上海人寿投资布局养老社区主要客群是“活力老人”,这部分人群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对候鸟式养老服务有一定的消费支付能力,所以养老服务以度假、养老养生模式为主。由于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医疗服务需求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且大多数养老社区远离市中心,医疗配套服务成为养老社区服务至关重要的支撑体系,所以股东览海集团凭借其在医疗领域的独特优势,会在养老社区建设中有一定的医疗投入。

      但石福梁同时也指出,配套的医疗设施可能运营成本较高,难以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在后续的运营上如何既能达到满足社区老人的需求,又能维系医疗机构的自我生存,可能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这一问题并非只是中小险企养老社区在考虑,一些大型险企养老社区已经有所规划。在入住率达95%的泰康之家·申园中,有一家配套的二级专科医院上海申园康复医院。该院院长陆臻向澎湃新闻介绍称,医院既要满足1000多位老人的保障需求,也要满足“医护技”的能力建设,这就需要大量的患者,需要通过外面的患者来提升医生的技能。现在住院部的40%是满足于园区老人住院和日常看病的需求,60%是外部的患者。

      这仅仅是一个入住率位于前列的一线城市高端养老社区的案例。相比之下,考虑到社区区位、医疗配套能力等因素,一些中小险企养老社区的医疗设施未必能充足辐射周边。从实际来看,一些中小险企也更倾向于选择轻资产模式试图“借力”,或是与地产等机构合作,或是毗邻医院,或是与医疗机构资源互换等。

      一些具有地产股东背景的中小险企,在进军养老社区行业时具有“天然优势”,无论是重资产还是轻资产模式,在拿地、建设、物业租赁、内部改造等方面均有较为成熟的“引路人”。但这类险企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更容易“越线”,因关联交易、投资违规等问题受到监管部门关注。

      换而言之,股东能大力支持固然是好事,但中小险企在这方面面临的风险系数相较会更大一些。养老战略刚推出时,往往提出了不小的目标。但经过几年发展,现实显得尤为“骨感”。

      整体看,中小险企的养老社区布局相对较慢,整体数量、服务设施质量等不能与泰康等高端养老社区相比。但养老行业同样也追求规模效应,不限于单个养老社区的入住率,如何能更多的获客也是一大问题。

      有保险公司管理层人士向澎湃新闻直言,现在客户的选择是多元的,保险公司考虑养老布局会多以活力老人为主,而不是失能老人。活力老人喜欢动,也就热衷于多点养老、旅居式养老,但这对于一般的中小公司不容易做到。

      就现有案例来看,光大永明人寿、合众人寿旗下的养老社区分部相对较广,客户可选择性也较大。但不同险企间的养老社区品质、业态相差较大。比如,光大永明汇晨养老社区业务形态包括养老院、护理院、社会服务中心、居家养老站点、CCRC养老社区等。虽然可选性不少,但是不同业态之间的服务差异较大。

      仅从活力老人角度考虑,不同险企之间是否有办法做到协同发展?澎湃新闻了解到,此前已有保险公司牵头发起了研讨会,尝试建立养老联盟,把各家中小险企的养老社区放在一个平台上。不过,当时现有的一些设施不能满足保险公司服务客户的需求,各家险企之间差异较大,使得联盟最终流产。

      但中小险企对于养老社区的未来发展和联动依然有不小的期待。合众人寿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相关政策持续落地,养老产业仍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现阶段,保险公司与养老服务业的结合还处于起步阶段,相信通过企业服务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上海人寿总裁石福梁则告诉澎湃新闻,估计将来会有中小保险公司在养老社区上形成一种服务共享模式,进行资源互换。比如成都的养老社区客户希望到江浙旅居,江浙的养老社区客户想到其他地方去,中小险企即使建养老社区,也不大可能在各地全面布局,这就需要形成“联盟”,以满足客户多点选择的需求,这将有利于行业发展,即能让客户受益,还能解决一部分保险公司在这方面发展面临的局限问题。

      险企如何看待近期火热的REITs机制?

      REITs近期火热,引起多方关注。首批9只公募REITs试点产品上市近五个月后,新一批的产品也将面世。而这次不同的是,保险资金也可以参与了。11月17日,银保监会发文,同意保险资金可投资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

      所谓REITs,全称为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即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简而言之是通过证券化方式将不动产资产或权益转化为流动性较强的标准化金融产品,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目前,国内试点的基础设施公募REITs,是指依法向社会投资者公开募集资金形成基金财产,通过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等特殊目的载体持有基础设施项目,由基金管理人等主动管理运营上述基础设施项目,并将产生的绝大部分收益分配给投资者的标准化金融产品。

      虽然保险资金的长周期是其他资金无法比拟的,但若引入REITs机制,无疑能更加扩宽融资渠道,让更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在国外的养老社区中,不乏以REITs为主导开发的模式。比如,REITs是美国养老住宅和专业护理院主要投资人。

      今年5月,新华保险首席执行官、总裁李全曾表示,在金融政策配套方面,今后应该多发展REITs市场,让多样化资金进入,就能将资金盘活,投资更多的养老机构,进一步提高收益率。

      谈及REITs发展现状,大家保险相关人士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REITs本质上是一种信托基金,其收益主要来自不动产相关收益(不动产增值+不动产运营)。当我们锚定养老REITs这一特定领域时,其收益主要和房地产、养老两大市场相关,中国特殊的国情(不动产市场高度发达,养老市场刚刚起步),导致中国并不具备直接照搬国外既有模式的条件。主要是养老地产的存量优质资产不够多,而且这块也没有什么特别成熟的企业。

      泰康健投高级副总裁兼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邱建伟也向澎湃新闻表示,REITs在别的业态上开始有试点,但是在养老的业态上现在成熟度还不够,短期之内不太可能出现。核心养老还刚刚开始起步,产业的成熟度、回报率还不够,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流的回报率不可能有REITs的资本化。但从长期来看,未来是一个机会。

      “未来随着国内支付体系健全,养老运营可盈利,养老REITs可以成为保险资金配置的方向。与此同时,保险公司还需要关注后续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保险资金投资REITs类产品相应的在资产分类、投资标准、投资比例限制、合规方面的要求。”大家保险集团相关人士谈道。

    (责任编辑:王擎宇)

    猜你喜欢:

  • 亚马逊发布2021品牌保护报告,公布打击假货最新进展
  • 《中国影响力衡量与管理(IMM)指南1.0》驭势发布!
  • 开设在线电子琴课 千尺学堂助力中老年人“活到老
  • 向光同行,未来可期,2022向光奖荣耀揭晓
  • 助力老有所乐 千尺学堂荣获“回响中国”腾讯教育
  • 敏捷——开启银行社交化运营的关键钥匙
  • 揭秘如何做好客户体验 让企业增速胜人一筹
  • 主动权益基金去年四季报登场:基金乐观看待后市 股
  • 美的京东强强联合:焕新风空调引领行业新赛道
  • 印象笔记2021象新力大会:打造超越期待的All-in-One
  • 启牛学堂:创新课程助力普通大众聪明投资
  • Velodyne Lidar公布2021年度第三季度财报
  • 追一科技荣获机器之心最佳AI公司TOP 30等三项大奖
  • 杜邦公司投资旗下Liveo™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业务在
  • UDE2021爆出新趋势,OLED电视是主机游戏最佳CP
  • 不止是绿色节能,TCL卧室新风空调更以创新技术实现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3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