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财经正文
  • 牌照红利在消逝 “空壳”基金公司急寻出路

  • 2022-06-07 17:18:51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日,国开泰富基金易主之事终于敲定。在创立国开泰富基金近9年后,国开证券正式退出股东名单,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成为新东家。

      公募基金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规模直逼26万亿元,但也有一批小型基金公司始终未能找到突围之路,在多年苦苦挣扎之后,因经营无果几乎沦为“空壳”公司。近日,《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为“空壳”基金公司的市场化退出提供了新的路径。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各路资本的入局,竞争越发激烈的公募行业,其牌照红利在逐渐消逝。那些“空壳”基金公司亟须寻找出路,借力新股东、并购重组而焕发新的生机。此外,受访的业内人士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强制退出机制,从保护投资者根本利益出发,对提供低劣投资服务的基金公司予以强制退出。

      尘埃落定国开泰富迎来新东家

      2013年7月,国开泰富基金正式成立。彼时,公募基金总规模还不到3万亿元。近年来公募基金高速发展,总规模直逼26万亿元。但对于国开泰富基金而言,却错失了行业发展的风口。

      自去年8月以来,国开泰富基金旗下已无公募基金产品可管。究竟是哪些原因,让国开泰富基金沦落到这般困境?

      在业内人士看来,人员频繁变动、公司缺乏风控、债券基金“踩雷”等,都是国开泰富基金沦为“空壳”公司的原因。

      2018年5月4日,国开泰富基金发布《关于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国开泰富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国开泰富岁月鎏金定期开放信用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诉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债券交易纠纷一案的公告》,显示所购债券“踩雷”对旗下债券产品造成较大冲击。

      公司发展不佳,基金经理便纷纷出走。

      2018年11月,林聪因个人原因离职。值得注意的是,彼时国开泰富基金对林聪寄予厚望,国开泰富旗下首只权益基金——国开泰富开航混合即由林聪担任基金经理。林聪走后不久,2019年10月,梁雪丹、何玄文等基金经理也相继离职。

      颓势难挽。2021年8月,国开泰富基金旗下最后一只基金国开泰富货币发布清算报告。9月,昔日创始股东国开证券便有了退出之意。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官网显示,国开证券拟转让所持国开泰富基金66.7%股权,转让价格为37394.05万元。

      今年4月,针对国开泰富基金股权转让情况,证监会提出五点意见,主要涉及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自身参股情况以及后续如何管理国开泰富基金等事宜。今年6月,国开泰富基金新东家终于尘埃落定。

      警报拉响多家小公司几近“空壳”

      国开泰富的此番易主,再度引发了市场对小基金公司的忧虑。

      虽然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但头部化趋势明显,龙头公司如易方达基金管理规模突破万亿元,而部分小基金公司艰难摸索,始终找不到出路,濒临“空壳”的边缘。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有9家基金公司基金管理规模低于6亿元,其中有7家管理规模不足3亿元。

      以2017年成立的国融基金为例,截至3月底,旗下共有7只基金,规模合计不足2亿元。

      原始注册资本金早已不够烧,大股东不得不再次增资。2022年1月29日国融基金发布公告称,国融证券、上海谷若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向国融基金同比例增资2000万元。增资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至1.7亿元,股东及股东出资比例均保持不变。

      比国融基金早成立5年的华宸未来基金,近况也颇为艰难。截至今年3月底,华宸未来旗下共有3只基金,规模合计1.31亿元。

      上述濒临“空壳”边缘的基金公司都有相似的“痛点”,即因人员频繁流动与公司经营不善形成恶性循环。

      例如,今年5月,达诚基金核心投研人物王超伟宣布离职,蔡霖成为接任者。不过,从公开资料来看,蔡霖此前或缺乏资金管理经验,曾任永赢基金权益投资部研究员,目前管理达诚基金旗下全部权益基金。

      合煦智远基金的高管变动更是频繁。2021年7月,赵新宇离任总经理。2个月后,副总经理梁涛也因个人原因离职。今年3月,林琦同样因个人原因从督察长的职位离任。

      优胜劣汰行业生态亟待净化

      新东家的到来能否让国开泰富基金焕发新的生机,仍需时间的检验。不过,此事引发了行业对小基金公司的思考,未来它们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表示,基金管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投资管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来自科学、系统的投研体系建立和优秀的投资研究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如果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投资管理能力,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场品牌便无立足之本,也就失去了发展和生存的基础。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池云飞的看法也较为相似:“基金管理公司要获得长久发展,除了要加强自身的投研建设、人才储备、公司治理,还要根据自身优势打造特色服务,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的获得感。”

      在业内人士看来,优胜劣汰是每个行业都需要经历的过程,公募基金行业也不例外。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近日发布,这为公募基金管理人的市场化退出提供了路径参考。具体来看,允许经营失败的基金管理公司主动申请注销公募基金管理资格或者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市场化退出。

      池云飞表示,基金公司退出主要涉及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保护和由此引发的托管人、基金募集机构之间权利义务的变化,涉及相关人员较多,申请注销或并购重组面临的情况也各不相同,退出的各个流程都必须充分考虑各相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障持有人利益,因此基金公司的退出较为复杂。

      从海外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市场化的兼并重组或是发展艰难的基金公司谋求重生的一个有效方式。“由于公募基金牌照较容易获取,因此海外市场多为市场化的优胜劣汰,发展不好的基金公司便自然淘汰。海外市场也发生了较多行业并购案例,通常为大型公募基金并购具有在某些领域有显著发展特色的公募机构,以壮大自身发展实力。例如,贝莱德并购ishare以增强其在ETF和指数基金领域能力。”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市场,市场机制也相对较为成熟,发展不好的基金公司通常以被收购、合并、转让资产管理业务等方式退出。不仅是发展不好的基金公司,很多大型资产管理巨头之间的合并、收购也非常普遍。”不过,池云飞提醒,发展好的公司并购发展不好的公司有一定的价值,但价值能否发挥出来还得看并购后的整合能力,尤其是两家公司的文化、管理、投研、业务资源等方面在并购后能否实现更大化,整合能力不强反而可能带来负面结果。

      沪上某基金研究员对此较为赞同。在他看来,虽然当前公募牌照红利在逐渐消逝,但依旧具备一定价值,寻找新股东、并购重组或是行业资源整合的较佳方式,但其中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公募基金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股权估值相对较高。大基金公司如果选择并购,要支付牌照溢价,但其本身已拥有牌照,小基金公司要有足够的特色才具备吸引力。此外,建议监管层进一步明确强制退出机制,从保护投资者根本利益出发,对那些提供低劣投资服务的基金公司予以强制退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叶景)

    猜你喜欢:

  • 亚马逊发布2021品牌保护报告,公布打击假货最新进展
  • 《中国影响力衡量与管理(IMM)指南1.0》驭势发布!
  • 开设在线电子琴课 千尺学堂助力中老年人“活到老
  • 向光同行,未来可期,2022向光奖荣耀揭晓
  • 助力老有所乐 千尺学堂荣获“回响中国”腾讯教育
  • 敏捷——开启银行社交化运营的关键钥匙
  • 揭秘如何做好客户体验 让企业增速胜人一筹
  • 主动权益基金去年四季报登场:基金乐观看待后市 股
  • 美的京东强强联合:焕新风空调引领行业新赛道
  • 印象笔记2021象新力大会:打造超越期待的All-in-One
  • 启牛学堂:创新课程助力普通大众聪明投资
  • Velodyne Lidar公布2021年度第三季度财报
  • 追一科技荣获机器之心最佳AI公司TOP 30等三项大奖
  • 杜邦公司投资旗下Liveo™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业务在
  • UDE2021爆出新趋势,OLED电视是主机游戏最佳CP
  • 不止是绿色节能,TCL卧室新风空调更以创新技术实现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3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