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债市受到“宽信用”政策预期升温、机构赎回等因素影响,出现明显调整;而债市震荡也将阶段性压力传导至银行理财、债券基金等配置债券产品的净值表现上。
不过,债市双向波动是市场化行为,大家需理性看待,避免“拥挤踩踏”引发“链式”反应。
根据历史情况判断,诱发债市波动的原因多重。一方面,宏观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周期、流动性周期等均与债市关系密切,相关变数都将成为决定债市走向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地缘局势等超预期事件频发扰动市场风险偏好,导致资金在风险资产与避险资产之间反复切换,股债之间此消彼长。
当前,在货币政策尚未明确转向时,大家对预期变化保持警惕的同时,更需关注经济基本面这一根本因素,尤其是注重提高投资组合的流动性。
具体可从打造产品韧性入手:在监管规定和合同约定双尺度内,加强股债平衡配置意识,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毕竟,股债具有天然的弱相关属性,股票更多是分享股权价值增长的收益,进攻性更强,债券则追求相对稳健的收益,防御性更强,通过股债的弱相关性可以降低组合整体波动,将回撤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股票、债券等多资产搭配可在多变的市场行情中灵活应对、进退有度,从而创造中长期可观回报。
展望后市,债券基本面已经处于超调的阶段,具有比较高的安全边际;同时,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恢复的力度不会减弱,市场流动性有望保持合理充裕,且当前市场环境并不支持市场利率大幅上升,综上,优质债券资产未来仍有望继续提供稳健回报。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