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公告显示,2024年,将有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5家商业银行面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下称“永续债”)赎回,合计规模近5700亿元。这也是商业银行自2019年发行永续债以来,首度赎回该类债券。作为国内首家发行永续债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已发布相关公告,将于1月29日全额赎回400亿元永续债。
业内人士认为,除了面对“二永债”(二级资本债及永续债统称)的赎回压力外,2024年商业银行还将面临资本新规的考验。资本补充需求或进一步上升,预计“二永债”总发行量或将超1.7万亿元。
永续债将迎首度赎回
1月2日,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关于2024年投资人回售及发行人赎回的提示性公告》显示,2024年,将有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5家商业银行赎回其于2019年发行的永续债。这也是商业银行自发行永续债以来,首度面临赎回“大考”。
2019年1月,中国银行在境内首单永续债试水成功,发行规模为400亿元。此后,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渤海银行、交通银行等银行陆续跟进。
Wind数据显示,2019年商业银行成功发行永续债规模合计5696亿元,其中,农业银行在该年度永续债发行规模最大,合计达1200亿元。
2023年12月29日,中国银行发布“19中国银行永续债01”赎回权行使公告,将全部赎回400亿元永续债,行权日为1月29日。
中国银行相关人士表示,永续债设置有相应的赎回条款。自发行之日起5年后,发行人有权于每年付息日(含发行之日后第5年付息日)全部或部分赎回债券。但发行人须得到监管部门批准并满足一定前提条件,例如,使用同等或更高质量的资本工具替换被赎回的债券,并且只有在收入能力具备可持续性的条件下才能实施资本工具的替换;或是行使赎回权后的资本水平仍明显高于监管部门规定的监管资本要求。
业内分析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永续债并非“真永续”,发行人在满足赎回条件后通常会进行赎回,若是不赎回,不仅需要承担5年后基准利率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融资成本上升风险,也会由此产生部分负面影响。
商业银行“补血”旺盛
据了解,商业银行资本补充主要有内源性、外源性两大渠道。长期以来,永续债与二级资本债作为商业银行常见的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
近年来,包括国有银行、股份行、城农商行等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永续债陆续发行。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月3日,各类商业银行永续债发行规模已达2.36万亿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复杂,银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对银行业绩和内源性资本补充构成一定拖累,导致部分银行对外源性融资的需求有所上升;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稳步恢复,实体融资需求回暖,部分银行资本补充需求较强。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发布二级资本债不赎回公告。中债资信金融行业研究团队表示,不赎回银行多为资产规模较小、资产质量较差、资本充足水平较低的中小商业银行,其不赎回二级资本债的核心原因是其本身存在一定资本缺口,尤其是还原真实资产质量后资本补充压力更大;同时较差的盈利能力无法提供有效的内源性资本补充,叠加较弱的股东支持和市场认可度导致通过股东增资或再融资补充资本的渠道受阻。
放量趋势或将持续
2024年,商业银行不仅面临永续债的首度赎回及部分到期二级资本债的赎回压力,还将迎来资本新规考验。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新的监管要求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压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资本新规之下,监管对资本管理要求总体提高,银行加大资本补充力度十分必要。部分银行在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同时,应更好满足相关资本监管要求,特别是中小银行需进一步建立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
目前,不少银行已提前做好“补血”准备。例如,中国银行已获批发行45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资本工具,品种为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券。批复文件显示,该行可在24个月内自主决定发行时间、批次和规模完成发行。
同样,今年面临1200亿元永续债赎回的农业银行,也获批发行4500亿元资本债,同时,该行已于2023年陆续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合计规模2300亿元,用于补充资本。
兴业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未来银行“二永债”放量依然是大趋势。综合考虑过去几年银行“二永债”的净供给情况、2024年的到期压力和进一步补充资本的需要,预计2024年银行永续债的净供给或在2000亿元上下,考虑到期等额续作,永续债总发行量或将在7700亿元上下;此外,二级资本债总发行量或将在9500亿元上下。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