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中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期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以单边计算,2023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85亿手,创历史新高,有多达31个品种成交量同比增长超100%,最高增幅更是达到344倍。
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期货市场2023年总成交量创出历史新高,主要缘于各类投资者对风险管理的需求有所提升和行业多元化服务水平增强等。从具体板块或品种方面看,作为初级产品的农产品板块,功能发挥尤为明显,如大豆1号、大豆2号和豆油期权等多个农产品类期权品种。
去年全市场成交量
同比增长25.60%
中期协数据显示,以单边计算,2023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85亿手,同比增长25.60%;累计成交额为568.5万亿元,同比增长6.28%。其中,成交总量创历史新高,成交总额创历史次新高。
分交易所来看,郑商所、大商所、上期所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在全国市场份额占比较高。数据显示,上期所全年累计成交量为20.6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5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2%和7.11%,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4.24%和26.61%。郑商所全年累计成交量为35.33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28.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35%和32.58%,分别占全国市场的41.56%和22.59%。大商所全年累计成交量为25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5%和下降8.17%,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9.51%和19.99%。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去年期货市场成交量创历史新高,主要在于各类投资者的踊跃参与和市场功能有效发挥所致。
海证期货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近两年,各类投资者对风险管理需求不断提升,衍生品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可提供有效对冲的投资工具,帮助降低风险,实现稳健收益。同时,随着中国期货市场不断成熟和规范化,市场运行透明度不断提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交易。“去年成交量大幅增长还与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有关。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投资者对市场预期和信心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交投积极性。”
新湖期货副总经理李强向记者表示,去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数据有恢复性增长因素,加之部分品种行情波动较大,套保及投机性需求愈发增加。此外,行业国际化步伐加快,国际资金参与也较为踊跃。截至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已有23个商品期货期权品种作为特定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覆盖农产品、能化、黑色及有色等板块,外资在中国期货市场影响力逐渐扩大,多个品种背后均有外资参与,可以看到,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初见成效。
期权类品种
增幅最高
数据显示,去年有31个期货品种成交量同比涨幅超过100%,其中,最高增幅更是达到344倍;同时,从涨幅排名来看,前十个品种均为期权类品种,如黄大豆2号期权、菜籽油期权、花生期权、黄大豆1号期权和豆油期权等。
国元期货研究咨询部负责人吴菁琛向记者介绍,从期货和期权品种表现来看,期权类品种整体成交量同比增长2.63倍。期权作为更为精细的风险管理工具,越来越受到各类投资者广泛青睐,2023年度期权类品种新增12个,期货市场正在持续深化中国特色品种创新。
吴菁琛进一步表示,从品种涨幅排名来看,成交量增幅前十名的商品期货中,农产品占据六席,这也反映农产品板块期货管理风险功能发挥更加明显,积极服务国家初级产品保供稳价。
除了农产品期权外,部分工业品期权功能发挥也比较明显,如聚氯乙烯期权、液化石油气期权、甲醇期权和铁矿石期权等;同时,包括苯乙烯、生猪和玉米等品种成交量及成交额同比增幅也都在20%以上。
记者另从大商所获悉,去年上市的乙二醇、苯乙烯期权,目前已实现化工期货期权全覆盖。同时,上线的期转现平台、期现联动点价业务,扩大降低了厂库仓单担保品成本的范围,不断提升市场功能,为产业风险管理“降本增效”,服务经济稳增长大局。
在李强看来,去年期货业多元化服务能力也有明显增强。他表示,中国期货市场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以期货公司为例,在以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及投资咨询业务为主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与实体企业深度融合;此外,多元化服务呈现更鲜明特点,包括个性化和高效化的机构服务项目等。整体来看,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呈现出质效双升特征。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