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财经正文
  • 展望2024 | 博时基金陈显顺:旭日东升,掘金新质生产力

  • 2024-01-05 17:31:51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代表了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日前,在2024年招商系金融机构年度展望“莲花山论坛”上,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就“旭日东升——掘金新质生产力”发表主题演讲。

      陈显顺表示,2023年经济开局相对比较不错,经济工作目标基本上能够实现,展望2024年,旭日东升的格局没有变化,基于基本面向好的格局没有变化,对投资而言,比较重要的结构性因素在于掘金新质生产力。

      2024年,新时代下三个宏观特征变化

      先来回顾一下,2024年需要注意的三个宏观特征的变化。

      ➤ 特征一:过去全球化分工带来的低通胀、高增长的有利环境正在过去。回顾1900年以来的100多年,全球的增长通胀阶段主要经历过三个,第一个是1900年到1940年期间高增长波动和高通胀波动阶段,第二个是1940年到1980年整个波动率同时在回落,第三个是过去40年低通胀高增长的有利的40年。

      追根溯源,低通胀高增长环境来源于全球化下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消费国消费,制造国制造,原料国生产,这是低通胀高增长环境形成的核心动力。展望下一阶段,中国将进入低通胀、低增长阶段,低通胀源于过去十年需求不足,低增长下则要求稳中有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 特征二:国内投资率向下,而海外投资率上升。二十大以来,国内经济增长尤其是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而海外发达国家更多的是依赖传统的机械投资、制造业投资的路径。海外的较多经济体,经历的是制造业投资扩张的阶段,而我们是在稳定进入一个平滑的中枢。国内投资率见顶下行,而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海外经济体投资率上行,这是一个逆全球化的趋势。

      因此,在国内、海外投资率背离的背景下,要注意供给逻辑,淡化需求逻辑(出海除外),要去寻找到供给端出清的行业,供给端改革的方向。

      ➤ 特征三:地产及收入预期下行的消费动能减弱。当前,我国居民大约有六成资产直接或间接配置在房地产相关领域。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带来了“财富幻觉”,例如2017年房价上涨导致存量房产增值9万亿以上,2018年高达14万亿,均是当年居民收入增长的2-3倍。

      房价涨跌带来的“财富幻觉”大小,对消费有重要影响。我们发现,房价表现好的城市,消费表现也好,房价表现差的城市消费也较差。这意味着,若地产风险后续在B、C端共振下放大,负面影响会扩散至地产行业外。地产房价的稳定或者说泡沫的挤出,可能某种程度上会导致财富效应的收缩,这种负面的影响将会扩散至地产之外的行业,尤其是像消费类领域。

      展望2024年:旭日东升

      对于新的一年,我们整体认为会是“旭日东升”。

      ➤ 海外增长:美国制造业继续磨底,服务业缓慢回落,消费边际略走弱,去库存周期行至后程。从近期的美国高频数据看,整体制造业PMI不及预期,延续2023年二季度以来的磨底态势,美国的零售数据相比前期的强势也有所回落。从库存的角度看,9月数据显示,整体库存、零售和制造商库存增速在小幅回暖,出现边际补库的迹象,批发商仍在去库存中。因此,从整个制造消费乃至于美国财政的角度,可以看到美国的经济增速下行是大势所趋。

      ➤ 海外通胀:能源、房租和薪资减速,10月美国通胀不及预期,今年年末美国CPI缓慢回落至3%附近。美国通胀是过去两年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通胀的核心是在于能源、房租和薪资三项,展望未来一年,我们认为能源、房租、薪资整体是在下滑的通道中。

      ➤ 海外流动性:美联储11月FOMC会议继续暂停加息,回归观望模式,短期逆风缓和,但降息尚远。接着增长和通胀,我们核心是去关注其背后的资本运行规律,或者说美联储的操作逻辑。美联储2023年11月FOMC会议,包括12月的会议,传达的信号是偏鸽派的。市场普遍预期,下一个阶段,2024年五六月份,美联储会开启一个降息的周期,这个时候方向比节奏更重要,美国整体处于一个大的降息周期之中。

      ➤ 国内经济:预计2024年PPI转正,CPI温和上行。放眼国内,经济增长的情况在稳中向好,不管是工业方面的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盈利,还是消费方面的社零数据,或者地产销售、地产投资等数据,其实都比预期的有所好转。一系列高频数据都指向国内宏观复苏是有扎实的逻辑基础的,扎实修复的基本面环境没有变化。

      结构上,地产投资降幅收窄、出口回暖是主要拉动;而消费增速则回落。同时,2024年PPI同比有望转正,CPI低于2%温和上行。2023年7月以来PPI已经见底回升,但弹性较弱,2024年有望转正。考虑到地产对消费斜率的拖累,CPI将温和上行。

      投资策略:掘金新质生产力

      ➤ 一个前提:

      重仓行业的微观交易结构改善。在谈行业配置策略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重仓行业的微观交易结构正在改善。2021年以来市场持续消化拥挤度压力,也对规模较大的组合带来掣肘。这个问题我们在2022年“莲花山论坛”的时候也提到过,微观交易结构的恶化需要时间来解决,目前可能已经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好的良性化的解决阶段,这是一个好消息。

      微观结构带来的压力,使得白马重仓股难以出现大幅跑赢现象。从市场微观结构来看,2021年以来市场仍在持续消化此前重仓行业的拥挤压力。从最新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市场对2000亿以上的大市值个股持续减持,而对100亿以下、100-300亿市值区间股票持续增持。另一方面,从基金持仓集中度看,2023Q2前10大与前20大重仓股持仓市值占比均继续下降。

      ➤ A股风格:

      一、顺周期受益于经济修复,全年成长有望占优。我们对于2024年的投资展望,科技成长是底色,顺周期是节奏性的,受益于经济修复、预期改善带来的投资机会。当前,经济见底回升,市场在逐步修复,顺周期类的方向受益于宏观经济的触底回升,科技成长方向,尤其是在高质量发展形势之下,科技的创新性、战略性值得去关注。因此,我们觉得2024年应是顺周期和成长均衡配置的过程。

      二、微盘股风险较高,看好盈利上行的大盘风格。同时,由于微盘股的盈利能力难以支撑其高估值,大盘股盈利优势有望显现。2021年以来微盘股跑赢的背后,是其相对估值的大幅扩张。从基本面来看,2019年以来微盘股盈利能力持续处于负区间,其盈利难以支撑其当前的高估值。随着交易结构持续恶化,微盘股可能迎来踩踏,而盈利随经济修复的大盘股有望占优。

      ➤ 行业配置:

      看好新质生产力主线。我们的观点比较鲜明,看好新质生产力的主线。在一个经济体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下,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科技的权重占比提升是大势所趋,这是产业规律,也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传统的经济学定义经济增长是由人口、资本和技术等几大要素贡献的。人口,全球都在面临着老龄化的压力,资本的贡献率在过去十年二十年已经充分体现,那么下一个阶段支撑经济增长,乃至切换经济增长引擎的核心动能,就来源于新质生产力。

      一、沪深300中科技行业占比抬升。股市是经济的映射,看2018年沪深300的行业占比,金融占35%,工业占13%,可选消费占10.2%,日常消费占8.7,信息技术占8.6%,金融和工业相加接近50%,消费占比20%,信息技术占比8%。再看2023年6月底,沪深300的构成中,金融21.5%,相比过去5年市值压缩了13%,信息技术占比达到17.2%,相比2018年直接提升近9个百分点,工业仍然在扩张,达到16%,反映了过去5年经济结构的变化。

      二、美股内部从1990年以来,科技行业占比抬升。拉长时间来看,1990年以来美国市场30多年的变化对于我们当前市场有比较大的参考意义。美股30多年的结构变化本质上也反映了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能源、材料、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占比在不断的被压缩,由最开始的30%压缩到12%,信息技术一路在扩张,由18%一路上升到33%,乃至于成为美国股票市场最大的组成部分,而医疗保健也在不断扩大比例。

      三、A股科技、制造权重上升与中国经济去地产化、高质量发展方向一致,核心行业包括:人工智能、计算机、通信、电子、传媒、高端装备、机器人等。过去十多二十年来,国内投资经历了引擎的切换,地产投资曾是核心发动机,而在过去10年,尤其是在2012年2013年以来,信息技术的投资增速开始放量,并且稳定在比较高的中枢区间。A股科技制造权重的上升,与中国经济去地产化,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

      如果再延伸一下,我们会看到,所有辅助于中国经济战略发展的投资方向,都会获得比较好的超额回报。所以,从新质生产力角度,可以找到几条细分的主线,包括像人工智能、计算机、通信、电子、传媒、高端装备、机器人等,这些是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一些方向。

      四、均衡配置“复苏预期+中特估高分红”主线。在新质生产力的行业配置基础之上,还需要关注到哪些投资机会呢?经济修复的主基调之下,顺周期或者说复苏方向的品种也是值得关注的,可以沿着经济修复、中特估高分红和产业趋势三条主线进行行业配置。

      第一条是经济修复预期方向代表的复苏,包括三个方向:低估值成长,如半导体、创新药;周期修复,如石油、有色、煤炭等供给有优势行业;消费复苏,如基本面扎实的食品饮料、社服。第二条主线是以高股息策略、高分红策略为代表的中特估高分红,如能源、金融、运营商、公用事业,以及数据要素、一带一路、先进制造等。第三条大的主线就是新质生产力,包括微观结构与性价比改善、受益于应用端创新的AI,以及人形机器人、卫星通信、高端机床等。

      展望2024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而海外增长具备一定压力,降息周期将会开启,行业配置上需要去关注代表着经济结构转型,也代表着中长期产业趋势的新质生产力方向。除了新质生产力相关的TMT、高端装备等行业之外,还要适当布局复苏预期相关的周期和消费,以及高股息策略相关的中特估品种。

    (责任编辑:叶景)

    猜你喜欢:

  • 亚马逊发布2021品牌保护报告,公布打击假货最新进展
  • 《中国影响力衡量与管理(IMM)指南1.0》驭势发布!
  • 开设在线电子琴课 千尺学堂助力中老年人“活到老
  • 向光同行,未来可期,2022向光奖荣耀揭晓
  • 助力老有所乐 千尺学堂荣获“回响中国”腾讯教育
  • 敏捷——开启银行社交化运营的关键钥匙
  • 揭秘如何做好客户体验 让企业增速胜人一筹
  • 主动权益基金去年四季报登场:基金乐观看待后市 股
  • 美的京东强强联合:焕新风空调引领行业新赛道
  • 印象笔记2021象新力大会:打造超越期待的All-in-One
  • 启牛学堂:创新课程助力普通大众聪明投资
  • Velodyne Lidar公布2021年度第三季度财报
  • 追一科技荣获机器之心最佳AI公司TOP 30等三项大奖
  • 杜邦公司投资旗下Liveo™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业务在
  • UDE2021爆出新趋势,OLED电视是主机游戏最佳CP
  • 不止是绿色节能,TCL卧室新风空调更以创新技术实现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3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