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7月21日讯(记者 郭伟莹) “首月1元”保险套路成为近期市场热议话题。但随着话题发酵,“首月1元”的营销现象却并未终止。
近日,中国网财经记者在浏览保险产品信息时发现,一家名为“大象保”的官网首页上,在其页面的优选险种部分,某款命名为“大象百万医疗险”的保险产品,打出“最高600万保额,不限社保100%报销,99种重疾0免赔”的介绍,而且显示着“1元首月”的宣传。无独有偶,在该款产品介绍的APP上,也显示着“1元首月”的宣传语。
资料显示,大象保是世纪保险集团旗下的互联网保险平台,拥有全国性保险经纪牌照。大象保险APP1.0版本于2015年正式上线。大象保CEO为杨喆,田立文为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
进一步查询可知,该款命名为“大象百万医疗险”的产品,投保范围为:出生30天(不含)至60周岁(含),保障范围涵盖:一般医疗保险金最高300万、重大疾病保险金最高600万、质子重离子医疗保险金最高600万。
然而,“1元首月”,是首月让利,还是将全年应交保费均摊至其后的11个月中?该做法是否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费率问题?是否存在误导投保人的嫌疑?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网财经记者向大象保提问。截至发稿,未收到大象保回复。
那么,真实的次月交费如何?
在案例介绍时,可以看出,一名53岁的客户,“1元首月”后,次月起交费为每月122.1元。
另外,经“大象保”APP保费测算,有社保情况下,以1月1日生日为例,“1元首月”后,次月起交费大致分别为2021-2017年:78.8元;2016-2011年:29.7元;2010-2006年:14.5元;2005-2001年:18.4元;2000-1996年:24.4元;1995-1991年:30.4元;1990-1986年:39.4元;1985-1981年:49.2元;1980-1976年:63.5元;1975-1971年:98.7元;1970-1965年:122.1元;1964-1960年:163.5元。
银保监会曾检查发现,某些机构在宣传销售短期健康险产品中,存在“首月0元”“首月0.1元”等不实宣传。
针对上述“1元首月”是否为不实宣传,大象保同样未对中国网财经记者回复。国内资深保险律师张宏雷对中国网财经记者则表示,“1元首月”营销打擦边球,涉嫌不正当竞争。
对于该类行为,银保监会也曾表示,各机构要引起警示,围绕营销宣传、产品销售等方面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开展自查自纠,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