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华夏时报
历经五年,终于在去年1月如愿以偿获得浙商基金控制权的“万向系”,正在进一步谋求浙商基金100%控股权。
日前,民生人寿披露公告称,与养生堂、浙商证券、通联资本通联资本于2021年6月24日签订《关于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书》。
《协议》内容包括,民生人寿拟以2.76元/股的价格受让通联资本拟转让的浙商基金50%股权,交易金额4.14亿元,完成交易后,民生人寿持股100%,成为浙商基金控股股东。
万向系的金融布局
浙商基金官网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民生人寿持有浙商基金50%股权,剩余50%股权由浙商证券、养生堂分别持有25%。这或许意味着,该部分股权要先由通联资本收购后,再转让给民生人寿统一持有。
同时,通联资本持有民生人寿17.58%股权,根据《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的规定,通联资本为民生人寿关联法人,该笔交易也构成重大关联交易。
从定价来看,根据评估报告,若采用资产基础法估值,浙商基金100%股权评估结果为2.83亿元;若采用市场法估值,则公司价值约为8.29亿元,50%股权对应价格约为4.15亿元,略高于此次收购价。
对此,民生人寿表示:“不存在利益输送、利益转移以及侵犯保险公司或被保险人利益的行为”。
资料显示,浙商基金成立于2010年9月,是国内第62家基金公司,也是首家总部设在浙江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由浙商证券、养生堂、通联资本、浙大网新集团各斥资25%共同发起设立。其中,通联资本也是万向集团旗下的企业。2012年7月27日,浙商基金的上述4大股东,进行了同比例增资,增资后,四个股东持股比例不变,注册资本从1亿元增至3亿元。
早在2014年,“万向系”就谋求过浙商基金控制权。当年8月14日,浙商证券及养生堂与通联资本正式签订股权交易合同,前两家公司将其所持浙商基金合计50%的股权转让给后者。
上述股权交易在浙江产权交易所通过竞价转让的方式进行,根据浙江产权交易所公告显示,现场持续竞价389轮次,长达4小时,起始价为1.77亿元的项目最终以4.14亿元成交。
不过该笔转让迟迟未获证监会批复。时隔5年之后,万向系通过浙江浙大网新、通联资本将所持浙商基金股权合计50%转让给民生人寿,完成了对浙商基金的实际控股。
金融领域向来是各路资本的必争之地,一向行事低调的万向系亦不例外,目前万向系参控股的金融机构多达20家。具体来看,持有民生人寿37.32%股权;持有浙商基金50%股权;持有通联支付66.67%股权;持有万向信托76.55股权;持有通惠期货100%股权。另外,分别持有上饶银行、浙商银行、网商银行、浙江温岭联合村镇银行12.11%、6.34%、18%、5%股权。可以看到,万向系的金融版图中仅差一张券商牌照。
谋求“全牌照”需警惕风险
若此次民生人寿成功收购浙商基金剩余50%股权,则意味着万向系将这块重要的公募基金牌照完全收归囊中。
但从经营状况来看,浙商基金的表现并不如意,2018年,浙商基金营业收入为9315.22万元,同比下降43.27%,净利润为-2184.84万元;2019年,营业收入进一步下滑至1168.66万元,降幅87.45%,净利润为-1819.14万元。
从基金管理规模来看,浙商基金在2017年3月底达到610亿元的峰值后,一度下行,截止2021年6月24日,回升至329亿元,在全行业中,规模属于中等水平。
经营状况不佳,又因何仍然受到民生人寿青睐?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作为中小型公募基金,浙商基金的亏损对保险公司来说并不严重,并不会成为保险公司的包袱。另一方面,保险与基金属于两类完全不同的金融牌照,运作方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差异,保险公司跨足公募基金行业,主要是看中公募基金牌照未来潜力,可以结合保险资金进行更大规模运营。
而在谈及此次交易目的,民生人寿亦表示:“完成交易后,民生人寿控股子公司与浙商基金会形成业务互补,并且易于发挥联合效应,同时民生人寿持股企业所专注的大数据应用和策略研发方向将更好的应用至浙商基金的智能系统平台及人工智能产品等多个方面。”
资料显示,民生人寿于2003年6月18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金60亿元,目前在北京、上海成立双总部。作为全国首家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的保险公司,开业之后,经过数次股权转让与变更,“万向系”逐步掌握民生人寿绝对话语权。截至目前,万向控股、通联资本、上海冠鼎泽三家万向系公司共持有民生人寿61.43%的股权。
成立至今,民生人寿业务规模、资产规模快速发展。目前,民生人寿旗下业务范围涵盖资管、基金、银行、支付、期货等多领域。
具体来看,民生人寿持有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通惠期货有限公司40%股权;浙商银行4.29%股权;浙商基金50%股权;通联支付41.1%股权。除此之外,民生人寿还持有通惠康养游股份公司、普星聚能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宝利德股份有限公司相应股权,分别涉及养老产投、清洁能源以及高端汽车服务运营行业。
一位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当前,越来越多的险企追求“大而全”的发展趋势,为了追求资本最优化、利润最大化,都渴望“全牌照”,但险企拿下多张金融牌照时,对风控管理的要求也更多,因此需要注意风险,应避免快速扩张而带来低质量的无价值的增长,在“盘子”做大的同时兼顾好风控能力的提升,以获得持续稳定增长的竞争力。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