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上包含“首月1元”“1元升级”“免费送保障”“手机抽奖”等内容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广告较为普遍,相关广告标识不清晰不显著,且往往与共享单车、充电宝等消费场景紧密结合,一定程度上是在利用消费者的注意力“盲区”进行引流。同时,部分消费者由于对保险产品了解不充分,未认真阅读产品条款,易引发消费投诉纠纷。“不是说好只需1元的吗,怎么变成每个月都扣144元了?”市民郑女士就被保险公司的误导性话术“坑”了。今年5月郑女士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偶然刷到一则“1元领取最高500万元保障”的广告,“当时也没细看,反正才1元钱,投了之后再也没关注过。”直到今年8月中旬,郑女士查阅支付宝账单时,才发现每月多了一笔144元的自动扣款。
郑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网络上隐藏的诱导购买、“低价”购买、自动续费等保险销售猫腻已成为普遍现象,各大互联网视频网站和各种音乐APP等音频软件,甚至阅读网站及工具类云盘等都能看到此类广告的身影。
不少消费者误以为,每月只需要1元就能买到几百万医疗报销额度的保险,“买买买”就在这样的刺激下产生了。然而首月1元,可不是月月1元,这里隐藏了巨大的风险隐患。百万医疗险的费率表会按照年龄、是否有社保来设置不同的缴费标准,通常情况下,年纪越大,保费越贵。只是冲着“首月1元”投保的消费者,并没有认知到后续需要付出多高的成本,稀里糊涂被扣款后自然无法接受。
随着技术的进步,购买保险的方式越来越方便,很多年轻人喜欢网上购买。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保险在销售页面上必须提示到位,或者设置一些方式让消费者强制阅读条款。在勾选选项上,也要由消费者本人勾选,而不是替消费者默认,“每一步要确认是消费者本人的意愿,否则很可能涉嫌诱导购买。”
今年2月,互联网保险新规落地,强化了行业内的经营管理,并要求企业在6月内完成业务等问题整改。针对行业仍然存在的乱象,监管部门已经开始重拳出击。今年8月5日,银保监会向行业下发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对销售误导、强制搭售与诱导销售、非法经营等4方面25项问题进行整治。其中,强制搭售和诱导销售问题中提到,在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过程中,通过默认勾选、捆绑销售等方式,存在限制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权利、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的问题。互联网平台突出宣传“零首付”“低首付”“首月仅为×元”等字样,而未能全面展示保费缴纳整体情况,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宣称“免费赠送”“免费领取”,实则后续收取客户保费等,均属于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
据媒体报道,近日,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关于专项整治北京地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叫停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在京发布存在过度营销、诱导消费问题的营销宣传广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级”“免费送保障”“手机抽奖”等内容,以及存在广告标识不清晰、关闭按钮不显著、整屏诱导点击等问题的广告。业内人士表示,不排除接下来其他地方银保监局或者银保监会出台整顿“首月1元”保险的新规。
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互联网保险产品时,务必树立理性消费理念,仔细、全面了解保险产品条款,在畅享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消费便利同时,审慎点击、确认相关内容,理性投保,切实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