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2019年6月21日,公募基金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指引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已有120只股票ETF参与了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总市值545亿元,比去年同期激增2.5倍。而且,参与基金增厚收益明显,显示该项业务对完善资本市场定价体系、丰富市场投资策略发挥了积极作用。
基金参与转融通业务545亿
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是指基金以一定费率通过证券交易所综合业务平台向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出借证券,证券金融公司到期归还所借证券及相应权益补偿并支付费用的业务。
根据今年基金半年报的数据,已有120只股票ETF参与了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出借业务总市值为544.6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7.77亿元,增幅247.11%。其中,股票ETF产品为主力军,共有92只股票ETF参与了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出借总市值483.19亿元,全市场占比88.71%。
同时,参加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基金的业绩表现也可圈可点。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基金近一年净值平均超越基准收益率为3.52%。连续两年参与转融通出借业务的23只基金中,近两年净值平均超基准收益率为6.59%。
“转融通出借带来的利息收入,是公募基金特别是指数产品一项增厚收益,其程度与出借比例、出借股票的费率以及出借时长有关。”天弘中证电子ETF基金经理林心龙告诉记者,以天弘基金旗下创业板ETF产品为例,截至去年底,该基金参与出借业务的证券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为22.36%,出借利息为基金带来的全年收益增厚约0.32%,该基金的管理费率为0.5%,“收益增厚相当于为投资者冲抵了部分管理费”。
景顺长城基金ETF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崔俊杰表示,转融通业务作为公募基金增强收益的一种方式,对业绩增强的效果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转融通出借比例。由于出借的证券在基金的资产估值表中属于流通受限资产,其比例受到限制,根据相关规则要求,ETF转融通出借的券不得超过股票资产的30%;二是出借利率,目前转融通出借的利率分两类,主板的利率水平固定为年化1.7%,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采取浮动利率,与股票的融券需求成正比。
开通转融通业务的92只股票ETF,平均规模占比为6.67%,市值占比最高的南方中证500ETF为23.96%,嘉实中证500ETF达到21.71%。
“公募基金本身风控和法规意识较强,在流通受限资产投资中会从严控制,很多公司都内控把出借上限进一步降低。因此,可以看到当前能参与转融通业务的基金的参与程度,还有进一步的抬升空间。”崔俊杰说。
近六成股票ETF未开通
未来转融通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按照相关规定,处于封闭期的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开放式股票指数基金及相关联接基金、战略配售基金等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可以参与出借业务。对于产品的具体要求为“基金在6个月内规模保持在2亿以上”。
目前全市场规模超过2亿的股票ETF有223只,符合条件但未开通转融通业务的产品数量为131只,数量占比58.74%;且尚未有封闭期的偏股基金参加转融通业务。
参与比例并不高,对此,崔俊杰表示,ETF规模变动较大,要6个月内始终保持在2亿以上并不容易。另外,融出证券属于流通受限资产,也影响了大家参与转融通的热情。“不过,未来转融通业务将逐渐市场化,不同类型甚至是个股融出利率出现差异,转融通业务对基金的收益增强效应更为显著,预计将有更多基金参与这一业务。”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指数投资经理表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基金对转融通业务的参与意愿不同:对被动型基金而言,增厚1%左右的收益,对其减少跟踪误差非常重要,未来被动型基金、封闭式基金参与转融通的意愿或许更强。相比之下,规模较小的基金、主动型基金因自身规模受申购赎回的影响,以及针对流动性管理的考量,参与转融通业务仍然会非常审慎。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也表示,转融通业务发展空间广阔,未来会有更多基金开通这一业务,将对完善资本市场定价体系、丰富市场投资策略带来积极作用。
在林心龙看来,目前转融通业务中仅创业板和科创板股票出借进行了市场化定价,未来随着市场化定价的全面推进,将带来基金收益增厚的进一步增加,也会带动业务链条上的询价、匹配、交易等系统配置的逐步跟进,预计参与转融通业务的基金管理人会逐步增多。
“转融通业务为投资者融券提供了一种手段。”林心龙称,“近年来,随着量化私募基金的兴起,下游的融券需求逐渐增加。未来随着下游需求的进一步丰富,公募作为融券业务的一个参与者参与出借增加券源供给,融券手段会更加便利,将有利于促进市场的价格发现,进一步增强市场的有效性。”
崔俊杰也认为,公募基金作为转融通市场重要的参与方,其持有的股票只数多、数量大,如果更多的基金将更多的仓位作为转融通证券出借,更多的股票可以进行有效的多空交易,令市场定价更为合理,降低市场波动,助力A股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