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魏来
国庆假期前后,公募掀起了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申报热潮,共有 40多家公募基金旗下产品密集申报。
虽然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其实是80%以上的资产要投同业存单,风险相对来说比较低。但是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还需警惕其中潜在风险。
10月11日,证监会受理了中信建投基金、汇泉基金和光大保德信基金、长盛基金4家基金公司关于旗下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期基金产品的申报。
国庆假期前后,公募掀起了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申报热潮,共有 40多家公募基金旗下产品密集申报。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作为一种创新基金产品,业内人士认为它是介于货币基金和短债基金之间的一种短期的、低风险的理财类型的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实整个行业的产品丰富度,满足市场不同风险偏好投资需求。
40余只产品密集申报
证监会官网显示,9月30日,第一批同业存单基金产品材料被证监会接收。其中,包括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平安基金、富国基金等12家基金公司申报的产品。
国庆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迎来了30家基金公司对同业存单基金的密集申报。
继申万菱信基金在10月9日上报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后,10月11日又迎来了中信建投基金、汇泉基金和光大保德信基金、长盛基金4家基金公司向证监会申报了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期基金产品。
从这些上报的基金名称来看,大多数基金公司申报的是跟踪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的基金,也有少数的基金公司上报的是普通同业存单基金。例如,汇添富基金申报的是同业存单30天持有混合基金、博时基金上报的是同业存单7天持有基金。
此次申报的跟踪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的基金产品均设置了7天持有期,即买入持有7个自然日才能赎回。
满足低风险偏好需求
据业内人士透露,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主要跟踪的是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80%以上的资产要投向同业存单,且需要投资于指数中的成份券。
公开资料显示,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样本券由在银行间市场上市的主体评级为AAA、发行期限1年及以下、上市时间7天及以上的同业存单组成,采用市值加权计算。
同业存单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发行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且同业存单期限不超过1年,为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
截至10月11日,同业存单AAA指数年内上涨2.33%。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作为一个创新基金产品,业内人士认为它是介于货币基金和短债基金之间的一种短期的、低风险的理财类型的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实整个行业的产品丰富度。同时,反映了机构普遍看好同业存单市场发展前景。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产品有助于丰富公募基金投资组合,满足市场不同风险偏好投资需求。同时,反映机构普遍看好同业存单市场发展前景。
“同业存单基金指数产品创新,丰富了金融市场投资品种体系,无论是机构还是普通个人投资者拥有更多选择。指数基金的重要共通处是投资门槛相对低,在一定程度降低普通投资者专业性要求,且具有交易成本相对低、流动性好、透明度高和交易机制灵活等。从中长期看,指数基金产品发展,有助于推动国内投资者结构逐步机构化,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等。” 周茂华指出。
星智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虽然说市场上还没有跟踪同业存单指数的产品,但是其实是有一些重仓同业存单的货币基金。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其实是介于货币基金和短债基金之间的一种短期的、低风险的理财类型的产品。从市场的角度去看,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实整个行业的产品丰富度。
警惕潜在风险
虽然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其实是80%以上的资产要投同业存单,风险相对来说比较低。但是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还需警惕其中潜在风险。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作为一个指数基金,在投资门槛上有比直接买同业存单要低的优势。从同业存单指数的走势来看,它的波动性要比货币基金高一些。所以,很难把它完全地变成货币基金的一个替代品,两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也正是因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相比于货币基金有更大的波动性,所以有可能存在买到高点,短期出现一定亏损的情况。”黄大智对记者说。
周茂华认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底层资产标的透明清晰、信用风险整体可控、市场流动性好、市场定价公允等,对于偏好资产波动相对低、流动性好的偏稳健型投资者吸引力大。但是,投资者需要关注底层资产的具体类型与风险特征。
中信证券指出,存单指数基金集中投资于同业存单,可能导致同业存单利率零售化,对市场利率秩序形成干扰。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工具原本服务于同业机构之间的资金调配,其利率理论上应该由同业市场进行定价,但如果大量个人投资者通过基金持有后,一方面机构为了维持规模可能被迫采取偏向短期的投资策略;另一方面,一旦市场出现不利变化,散户大量集中赎回,加大市场的共振效应与脆弱性,也会进一步加剧基金乃至同业存单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此外,当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较低时,可能会有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获得低成本资金,再投资于存单指数基金,加剧资金空转的问题。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