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8日,7个工作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资金1.1万亿元,扣除到期资金,央行累计净投放8500亿元资金。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呈现三方面特征。
首先,力度明显加大。10月下旬以来,央行加大市场资金投放,主要是资金面短期扰动因素增多,如正值缴税高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及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到期量大,11月底前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上量等。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进行对冲,稳定资金面。近期央行操作明确释放出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信息。
其次,7天期逆回购操作。近期央行连续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一方面是对冲7天期逆回购到期资金;另一方面是临近10月底,7天期市场利率明显走升,反映市场机构对跨月资金需求旺盛,央行进行精准投放。这也向市场释放信号,央行将通过多种工具,灵活操作,满足市场合理资金需求。
再次,逆回购“加量不降价”。近期央行逆回购利率(政策利率)保持不变,反映央行对目前利率水平感到合意。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2.2%,处于2003年以来低位;近期市场利率在政策利率附近运行,资金面整体平稳。
整体看来,目前我国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宏观经济环境未达到降准门槛。我国是全球少数实行正常货币政策的经济体,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尽可能长时间保持正常政策,更多通过精准施策和改革方式,推动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一是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四季度,国内资金面更多受短期因素干扰,央行应对工具丰富,完全可以通过MLF、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进行对冲。同时,四季度国内财政政策有望适度发力,也有助于稳定国内流动性。
二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数据显示,国内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从国内防疫形势向好、托底政策支持,全球需求扩张等方面看,我国经济有望锚定合理区间。而且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面临全球疫情反复、供给瓶颈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复杂因素,通过降准增加货币信贷供给方法刺激,并非完全“对症”。
三是货币信贷合理适度。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3%,两年均速10%左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与国内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反映目前国内货币信贷环境继续为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四是防范潜在风险。从内外环境看,需要防范过度宽松流动性导致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潜在资金脱实向虚风险,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此外,海外通胀压力显现、通胀预期升温,国内也需要保持警惕。
面对内外复杂环境,国内政策重心仍是平衡好稳增长、防风险和促改革,做好跨周期政策衔接,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国内需要加强部门政策协同,供需两端发力,保供稳价,缓解企业经营压力;货币政策在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社融、信贷适度增长情况下,应更多通过结构性工具,精准支持,提升政策质效。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周茂华系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