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财经正文
  • “固收+”业绩回撤 基金经理追求均衡配置

  • 2022-02-22 10:43:58作者: 王宇露 张舒琳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近期,由于转债市场震荡叠加A股市场波动,导致以追求稳健收益为目标的“固收+”基金业绩大幅回撤。截至2月20日,业绩表现最差的“固收+”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为-13.52%。部分基金经理通过主动调整股票持仓结构,降低转债仓位来应对市场变化。

      超八成产品收益率为负

      今年以来,“固收+”产品业绩出现集体回撤,超八成产品收益率为负。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今年以来共71只“固收+”产品亏损幅度超过5%,10只产品亏损幅度超过10%,其中有7只为转债基金。

      受此影响,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大幅转变。一位公募基金经理透露,此前在看好新能源行业投资机会时,把股票仓位提升至权益仓位上限即40%附近,此外还配置了一些转债。但今年以来市场风向突变,他已经调整了其管理的“固收+”产品持仓结构,降低新能源股票仓位,同时增配稳增长相关股票。

      考虑到转债绝对价格和估值都处于历史偏高位置,部分机构降低了转债仓位。中信建投(601066)基金固收团队表示,在2021年底就对转债进行了减仓,目前配置主要以收益风险比较高的大金融可转债为主。

      也有基金经理逆市布局,天弘基金基金经理杜广称,不少优质个券已经跌到了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位置,会利用此次下跌对组合进行调整。

      对市场影响有限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固收+”产品(主要包括偏债混合型基金及二级债基)数量达1074只,总规模约1.95万亿元。据测算,“固收+”产品平均股票仓位约17%。

      有市场人士表示,面对业绩回撤,部分“固收+”产品对股票投资进行了被动减仓。

      英大智享债券基金经理易祺坤表示,“固收+”产品仓位调整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整体影响有限,加剧股票市场调整的可能性比较小。相比权益市场规模,“固收+”产品的权益占比仍然较小。

      北京某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固收+”产品以年度正收益为目标,而今年市场才刚开始,若因短期市场回调就直接减仓,显然不是很合理。

      鹏扬基金风险管理部总监杨宏轩也表示,基金经理不会骤然减仓。一般来讲,减仓的时间预计为10个交易日左右,但也会遵从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根据组合规模、持仓个股及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固收+”基金在产品合同层面没有股票强制减仓条款,公司会跟踪基金每日收益和回撤,对回撤幅度较大的产品提示风险,由投资经理或投资决策委员会来根据市场情况及投资策略决定是否调整仓位。如果确需调整,才会要求投资经理降低权益仓位。

      均衡配置十分重要

      市场波动引发“固收+”产品遭遇集体回撤,也让不少追求绝对收益的基金经理深刻反思其管理策略。

      杨宏轩表示:“今年市场结构性分化明显,前几年上涨较多的成长股跌幅较大,但有一些‘固收+’产品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仍然取得了正收益。所以,均衡的资产配置、追求高安全边际的投资策略是‘固收+’产品控制回撤、追求绝对收益的重要手段。”

      在不少基金经理看来,严控回撤是“固收+”产品的首要目标。北京某“固收+”基金经理表示,对于“固收+”产品的权益投资,需要注重研究维度和深度的细节把握,筛选最有确定性的投资标的,严控产品回撤风险。

      上述公募基金经理表示,资产配置在“固收+”基金管理中至关重要,要分配好股债等不同资产的仓位占比。

    (责任编辑:叶景)

    猜你喜欢:

  • 亚马逊发布2021品牌保护报告,公布打击假货最新进展
  • 《中国影响力衡量与管理(IMM)指南1.0》驭势发布!
  • 开设在线电子琴课 千尺学堂助力中老年人“活到老
  • 向光同行,未来可期,2022向光奖荣耀揭晓
  • 助力老有所乐 千尺学堂荣获“回响中国”腾讯教育
  • 敏捷——开启银行社交化运营的关键钥匙
  • 揭秘如何做好客户体验 让企业增速胜人一筹
  • 主动权益基金去年四季报登场:基金乐观看待后市 股
  • 美的京东强强联合:焕新风空调引领行业新赛道
  • 印象笔记2021象新力大会:打造超越期待的All-in-One
  • 启牛学堂:创新课程助力普通大众聪明投资
  • Velodyne Lidar公布2021年度第三季度财报
  • 追一科技荣获机器之心最佳AI公司TOP 30等三项大奖
  • 杜邦公司投资旗下Liveo™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业务在
  • UDE2021爆出新趋势,OLED电视是主机游戏最佳CP
  • 不止是绿色节能,TCL卧室新风空调更以创新技术实现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3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