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参照公募基金改造以来,目前仍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或券商资管子公司(以下统称“券商”)旗下部分产品已到或临近“三年有效期”(规范后的大集合产品合同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三年)。
其中,绝大多数产品选择了将存续期延长至今年年底,也有两只产品公告或将于近期“清盘”。不过,目前已选择产品“延期”的券商若年底前还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产品仍可能面临“清盘”。
42家券商还未取得公募牌照
Wind数据显示,按基金转型生效日算,2019年至今已有49家券商完成了243只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然而对于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来说,完成产品改造只是第一步,改造后的产品仍是集合资管计划,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募基金,仅是参考公募基金运作的公募化产品。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未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就该大集合产品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合同变更申请,合同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规范后的大集合产品3年合同期届满仍未转为公募基金的,将适时采取规模管控等措施。”
从2022年8月份至2023年底,共有54只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已到或将到“三年有效期”。截至记者发稿,已有17只完成公募化改造的券商大集合产品已到期,共涉及8家券商。其中,东证资管、国泰君安资管已取得公募基金牌照,2家公司旗下产品已转型为公募基金;而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海通资管、兴证资管、光大资管、广发资管旗下的部分产品存续期已满三年。针对到期产品,上述6家券商均发布延长存续期限的公告,将存续期限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
当前,缺少公募基金牌照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券商资管面临的最大挑战,49家参与产品改造的券商中,仅有7家拥有公募基金牌照,42家在产品三年的合同期限到期后,如果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都需要在“清盘”和“延期”中二选一。目前选择产品“延期”的券商如果在2023年12月31日前依旧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届时也会面临“清盘”。
今年以来,广发资管、招商资管、兴证资管相继向证监会递交了公募基金牌照申请。中信证券的资管子公司正在等待证券经营许可证的批复,中金公司资管子公司的设立也在审批进程中。据了解,券商在设立资管子公司后都将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推进公募牌照申请工作。
接下来至今年年底,还将有37只产品到“三年有效期”,其中涉及11家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除了“延期”外,太平洋证券、天风证券资管已于近期发布了旗下大集合改造产品可能“清盘”的公告。
以“太平洋证券六个月滚动持有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为例,其已发布了三次可能触发合同终止情形提示性公告,“若截至2023年4月26日日终,本集合计划期限届满且未变更为公募基金的,无需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本集合计划进入清算程序。”
有券商资管部门投资总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无论是‘延期’还是‘清盘’,都是券商结合自身情况作出的选择。选择将产品延期是因为公司已经设立或正在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并为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从公司制度、团队建设等多方面做了准备工作,延期可以给申请牌照腾出相应的时间;所以对这类券商来说,延长大集合产品存续期是有意义的。还有部分券商未进行相对应的资格申请或子公司设立,抑或是还在筹备部署阶段,再加上部分产品规模较小等多方面因素促使其会选择清盘产品。”
产品规模近3000亿元 收益表现分化较大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券商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规模合计约为2969亿元(不包含已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旗下产品,下同)。作为公募市场的“新晋选手”,券商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转型以来的表现备受关注。
Wind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券商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A/B/C/D份额分开统计)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0.95%,中位数为1.62%,各产品之间收益分化较大。70%的产品实现正收益,23%的产品收益率在5%以上,8%的产品收益率在10%以上。也有25只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在-30%以上,不乏众多头部券商旗下产品。
而中小券商旗下也有产品表现优异,面临“清盘”的太平洋证券六个月滚动持有成立以来收益率为12.26%,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规模为28.28亿元。天风证券天泽六个月定开A/C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分别为8.63%、7.76%,但产品规模较小,分别为0.38亿元、0.14亿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