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商银行公告称,其已获准筹建浙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浙银理财”)。随着后续浙银理财设立,国内的理财公司将增至32家。
据悉,此前国内已有包括6家国有大行、11家股份行、8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旗下理财子公司,以及5家合资理财公司获准开业。浙银理财此次筹建获批也意味着国内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旗下理财子公司将全部“配齐”。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银行理财市场有望走出前两年的低谷,呈现以进促稳、稳中求进的态势,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有望从2023年的27万亿元左右增长至近30万亿元,即恢复至2021年底水平。
浙商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
1月1日,浙商银行公告称,其于2023年12月29日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筹建浙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根据该批复,浙商银行获批筹建浙银理财。在筹建工作完成后,浙商银行将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开业申请。
据了解,浙商银行近年来持续推动理财业务净值化转型。浙商银行2023年度半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浙商银行理财产品余额1764.37亿元;其中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1520.9亿元,占理财比重86.2%。
浙商银行方面表示,此次浙银理财获批筹建,是浙商银行推动理财业务回归本源,强化风险隔离,引导社会资金活水灌溉实体经济的新起点,也是实施深耕浙江战略、服务两个先行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探索建立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此外,设立理财子公司、补齐牌照短板,有利于浙商银行更好地整合业务资源、丰富理财产品体系,更好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
下一步,浙商银行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完善产品体系和客户陪伴体系,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全面开启资管业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自2018年12月份原银保监会正式批准首批银行理财子公司筹建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数量大幅增加。2021年开始速度稍有放缓,2022年仅有北银理财和法巴农银理财两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浙银理财成为2023年唯一获批筹建的理财公司。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立理财子公司对银行原有理财业务规模有一定的要求,且按照《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有一定的门槛。在理财子公司设立高峰过后,满足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商业银行数量已经下降,下一阶段“成熟一家、批准一家”是常态。
银行理财规模有望继续增长
在经历了2022年的破净潮后,理财规模在2023年初延续承压态势,不过,在理财净值持续修复、渠道端加强投资者沟通等多重努力下,2023年下半年整体规模稳中有升。结合市场规模来看,理财子公司仍然是银行理财市场的绝对主力。
光大证券研报曾分析认为,银行理财规模在2023年12月份可能季节性回落,但赎回压力无忧。2023年末理财规模会稳定在27万亿元附近。
展望2024年,多位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理财业的整体发展还是偏乐观的。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2024年理财收益优势将更加凸显,上半年理财规模预计将小幅平稳增长至28万亿元左右,下半年在理财子公司的冲量发力之下,理财整体规模预计将会重新站上30万亿元的关口。
在明明看来,未来理财子公司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特点:理财子公司一直在不断拓展自身的他行代销渠道,逐渐减少对母行的依赖程度,增强自身的市场化竞争力。2024年,他行代销渠道将成为理财子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届时产品风险收益特征优势明显的理财子公司将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面对市场波动和投资者多样化需求,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如何在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这一“不可能三角”中做好动态平衡,将是一个长期的巨大挑战。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理财子公司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可采取以下发展策略:一是可以通过发力主题理财,提供独特的投资策略、投资标的或者投资方式,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二是可以结合科技手段,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理财服务。三是建设专业的理财团队,包括投研团队、风控团队和销售服务团队等。四是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保险公司等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覆盖能力。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