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数字人民币设计目的和努力方向没想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上支付货币的地位
没有想取代现在第三方支付的角色
对人民币国际化帮助不太大
“人民币支付系统的现代化、数字化对于提高人民币的地位,提高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但也不是太大的帮助。”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周小川22日在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更多的是取决于体制、政策上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而不是取决于技术上的因素。
周小川澄清了关于数字人民币的三大误区:中国的数字人民币设计目的和努力方向没想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上支付货币的地位;没有想取代现在第三方支付的角色;对人民币国际化帮助不太大。
周小川表示,因为DC/EP的发展主要是立足于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跟上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提高效能,降低成本,特别是为零售支付系统服务,本来设计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就没有想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上支付货币的地位。
“人民银行明确表态,DC/EP的计划是一种双层系统,整个研发队伍是由人民银行组织,由包括工农中建等主要商业银行以及电信营运商和几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参与研发。”周小川表示,数字人民币取代第三方支付角色的说法是一种妄议。
周小川表示,一种货币能否被广泛接受,取决于经济体量、贸易体量、对外开放程度,不能强求国际用户做出什么选择。支付系统现代化,DC/EP和E-CNY会首先对跨境的零售使用,包括旅行者商务访问之间的使用,也包括给零售网购等方面带来体验的提升,同时对人民币会有好处。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批发金融交易、贸易汇款等各方面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在政策体制方面不断向前迈进。
论坛上,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提出三条政策建议。一是要强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协调配合,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结构性靶向调控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三是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框架。
“针对房地产金融、跨境资本流动、债券市场等特定领域的潜在风险,及时采取宏观审慎措施,防范系统性风险。”李波表示,要推动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传导机制,建立全覆盖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重点加强对加杠杆行为、债务及金融周期的监测,有针对性的创设政策工具,做好重点领域的宏观审慎管理。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