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相关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直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由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每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其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同日,证监会亦发文指出,《意见》的发布确立了我国第三支柱的基础制度框架,并表示将抓紧制定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配套规则制度。
汇添富基金董事长李文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有望缓解基本养老金压力,并为居民养老提供更加多元和灵活的选择。《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和促进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以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为特点,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的“个人养老金”时代即将开启。
制度落地,第三支柱迎来变革
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共同组成的 “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截至2020年末,我国养老金总规模约12.05万亿元,养老金总规模约占同期GDP的11.89%。其中,社保基金作为战略储备养老金,在养老金总规模中占比22.44%,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在养老金总规模中占比为48.19%,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占比为29.37%,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规模仅为4亿。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依然占据主要地位,呈现“一枝独大”的格局。(数据来源:《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社保基金年度报告》、《2020年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
与之相对应的,是新生儿出生率的逐年下降和人口的加速老龄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比2010年上升了5.44个百分点;全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9.70%,比2010年提高7.80个百分点。预计“十四五”时期,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
李文指出,在此背景下,第三支柱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面临发展的紧迫性。个人养老金制度是完善第三支柱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国民共同富裕、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发展好个人养老金,对于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应对日益严峻的社会老龄化挑战,做好全民养老保障,提升未来老年人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李文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将对个人投资者、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及实体经济等各维度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首先,对投资者而言,个人养老金制度规定了投资者参与范围,扩大了个人对投资品种的自主选择权,明确了税收优惠标准,投资者可以将个人养老金储备与家庭日常理财的资产配置有效结合起来,根据自身需要和实际情况对养老投资进行科学规划,为养老生活做好充足准备。同时也有利于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逐步向长期积累、长期投资的养老理财模式转变。
其次,对金融机构而言,由于个人养老金能够参与投资多种金融产品,未来银行、保险、公募基金将可以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设计和发行更加丰富的养老产品,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养老产品成熟稳健的策略特点,对机构投资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需要投资管理人努力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提高养老金投资管理水平。
最后,对资本市场而言,海外经验表明,个人养老金的积累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长期资金来源。可以预见的是,此次《意见》的落地和实施,将驱动以个人养老金为代表的更多长期资金入市,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推动实体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养老时代,公募基金重任在肩
如何通过投资实现个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参加人可自主选择。
其中,公募基金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经过24年的规范经营和创新发展,已成为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并在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中发挥着主要作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共有公募基金管理人152家,管理基金数量9491只,公募基金总规模达26.34万亿元。截至2021年底,公募基金已累计为持有人创造了接近6万亿元的回报。在目前18家全国社保境内委托管理人中,基金公司有16家;21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中,基金公司有14家;20家企业年金管理人中,基金公司有11家。(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公募基金在实践中,围绕养老金的资金属性和投资需求,借鉴国际经验、立足行业实际,形成了独特的优势。我们相信,这些优势也将支撑公募基金在个人养老金的投资管理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李文表示。
具体来看,公募基金在养老金投资管理方面具备以下优势:
一是完善的制度设计保障养老金的资金安全。《基金法》及其配套法规搭建了公募基金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了独立托管、每日估值、公平交易、公开披露等运作机制;同时,中国证监会、基金业协会、交易所、媒体和社会大众等共同构建了公募基金完善的监管、自律和监督体系;此外,基金公司以合规风控文化、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制度和信息系统等构建了严密的合规风控体系。这些制度设计,确保了公募基金行业的公平公开、规范透明,行业自成立以来稳健经营,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
二是专业的投资能力助力养老金实现长期稳健的收益。公募基金积极倡导和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致力于推进ESG责任投资,通过持续完善投研体系,打造了专业的投资能力,尤其是形成了突出的权益投资能力,无论是公募基金产品,还是在社保及年金产品的投资管理中,都实现了良好的长期业绩,有效分享了中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发展的红利。
三是丰富的产品体系助力养老金的长期资产配置。公募基金经过24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涵盖权益、固定收益、另类、衍生品、FOF基金等的多样化产品体系,为养老金的资产配置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其中,养老目标基金通过FOF形式运作和资产配置策略,结合封闭期设计以及费率优惠,能够为不同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专业化、定制化、一站式的产品解决方案。
四是全面的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养老金的投资体验。公募基金通过热线电话、网站服务、信息资讯等为广大客户提供了丰富的投资者教育和客户服务。近年来,公募基金持续向大众普及科学养老理念,引导投资者培养投资养老习惯。同时,公募基金积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完善互联网销售服务平台,通过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根据其风险收益特征提供个性化的基金投顾服务,提升养老金的投资服务体验。
“在未来,公募基金还将借鉴海外资管机构的先进经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金融投资服务体系,开发设计更多满足老百姓需求的养老基金产品,持续提升投资管理和资产配置能力,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金融服务,为中国养老金融事业贡献公募基金的力量。”李文说道。
勇担使命,汇添富全方位发力养老金投资
多年以来,汇添富都积极参与政府、行业推动的养老金融事业,致力于不断强化养老金的投资管理和服务能力,为给委托人创造长期稳健收益而不懈努力。
在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领导下,汇添富基金作为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养老金专业委员会首届会员、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第二届养老金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积极为相关制度建设建言献策;同时,公司持续开展养老金第三支柱政策研究,形成了数十余篇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公开演讲等,持续为推动养老金业务贡献力量。
深耕养老业务多年,汇添富基金深知,专业的人才队伍是开展养老金第三支柱业务的基础,类型多样、风格鲜明的配置型产品是满足养老金投资需求的关键,灵活贴心的客户服务和持续的投资者教育则是顺利推进养老投资服务的基石和保障。
在现有社保团队基础上,汇添富基金持续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同时优化投资研究架构,强化大类资产配置中心建设,已逐步建立起一支涵盖投资研究、产品设计、客户服务等专业化养老金第三支柱业务团队,并通过内部培训等方式,持续提升团队专业能力。
与此同时,公司也不断完善基础产品线布局,持续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并针对性地研发养老金特色产品,满足养老金资产配置多元化趋势,先后推出了多款受到市场认可的养老产品。据悉,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成立7只养老目标基金,涵盖目标日期、目标风险策略,基金持有人超过18万户。(数据来源:汇添富基金)
在客户服务方面,汇添富积极打造强大的运营支持系统,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客户行为分析体系;此外,公司还于去年正式上线了投顾服务,基于投资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风险承受能力差异,精心准备了添富养老2030、添富养老2040和添富养老2050三款不同策略,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资产配置解决方案,及全流程的账户管理和客户陪伴服务。
在投资者教育方面,汇添富基金通过在公司官网、直销APP、第三方等平台开辟养老专区,以及举办养老主题培训、策划养老投资者教育系列课程等方式,多举措并举,多渠道发力,用大众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推广养老投资,帮助投资者提升养老规划和投资意识。
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关乎国计民生,夯实“第三支柱”为养老保障加码。李文表示,汇添富基金将始终坚持“一切从长期出发”的经营理念和“客户第一”的价值观,不断强化“治理、团队、管理、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多层次、多支柱的健康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以勤勉尽责的态度、优异稳健的业绩、专业高效的服务助力养老金保值增值,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