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财经正文
  • 那些“长不大”的中小公募 | 回顾2023

  • 2024-01-05 17:31:41 来源: 中国网财经
  •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23年,公募行业被“两座大山”压顶。

      在新基金卖不动的同时,还遭遇老基金被赎回的窘境。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多个月份基金成立份额不到千亿,全年清盘基金数量则成为近五年最高。

      去年年内有产品清盘的基金公司中,近半数最新公募规模不到千亿元。“销售遇冷”和“清盘”这两座大山阻碍着众多中小公募继续发展规模。

      尽管基金规模不代表投研实力,但多位受访人士称,规模更能反映一家公司在市场的地位和投资者对其的认可。步入2024年,那些“长不大”的基金公司们能找到新的突破口吗?

      规模滞涨

      2023年是公募基金行业值得纪念的一年,行业发展了25年,公募产品总规模曾一度突破28万亿元。

      讨论一家基金公司的发展状况,规模也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虽然它并不能衡量公司的全部实力,但投资者买基金时会留意大小,行业会依据排名来定义公司大小,公司管理费收入也与其直接挂钩。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站在25年的时间节点,公募基金公司规模已明显分化。有些依靠先发优势,有些则倚赖其他优势后来居上,但还有一些公司成立多年,规模却一直“长不大”。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含货基规模破万亿元的公募基金公司共有5家,破5000亿元的合计共有19家,破千亿的合计共有53家(含券商以及券商资管)。

      其中,不乏有一些成立十多年,而规模仅有几百亿元的公司。比如,公募“老十家”之一的长盛基金在同期公司里“掉队”,三季度末最新规模仅为739.84亿元。

      长盛基金属于1998年至1999年成立的首批十家公募基金公司之一,而同期成立的南方、华夏基金的规模均以破万亿元,富国、嘉实、博时基金等6家公司规模均在5000亿元之上,较小规模的大成基金也在2000亿元之上。

      经过24年的发展,长盛基金公募规模一直没有太大突破,上一次超过700亿元还在2016年末。若以长盛基金公募最新规模为参照,成立多年“长不大”的公司还有十余家。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募规模在740亿元以下、成立时间超过15年的公募基金公司共有15家,包括宝盈、宏利、金鹰、摩根士丹利、泰信、天治、中海、东吴、新华、汇丰晋信等基金公司。

      记者梳理发现,上述部分公司也曾有过公募规模大涨的辉煌经历,但后续因为公司出现高管人事变动、股权变动、知名基金经理出走等原因,导致公司产品业绩下滑或者产品口碑不再,投资者不愿继续“买账”而选择赎回,规模也相应出现了下滑。

      比如,成立于2006年的中邮基金、成立于2004年的新华基金,他们都曾出现过风光无限的基金经理,比如任泽松、曹名长等,但由于业绩下滑以及相关人事变更,产品规模也难挡下滑的命运,最新规模相比顶峰均有大幅下降。

      还有几家则长期处于小公司行列。比如,成立于2003年的天治基金、成立于2006年的金元顺安基金,前者似乎并没有将重心放在公募业务上,基金经理仅有6人,成立至今20年只有15只公募产品,9只混合型基金2023年三季度末规模合计仅6.39亿元,多只规模处于清盘线下。后者虽然规模保持在200亿元级别,但自2019年一季度末以来,规模一直未能实现300亿元的突破。

      吸引力弱

      为何有些公募基金公司一直“长不大”?

      “有行业和公司两个层面的原因。”某FOF投资经理赵玖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行业层面看,有些公司更适应行业发展初期的生态,通过一些非投研、非产品设计方面的打法获取了更大的规模,一部分公司则没有采用这种策略。

      而在公司层面,赵玖认为,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非投研方面的战略战术选择,比如有公司通过提前布局宽基、窄基ETF,并且持续挖掘新产品,规模得到快速发展,但更多公司毫无动作,止步不前;二是在权益投研方面,绝大部分公司都无法构建有效的长期价值投研体系,缺乏优秀的长期业绩,“这就无法赢得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青睐,无法显著提升规模”。

      实际上,影响一家公募基金公司规模的因素还有很多。“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品牌影响力以及产品的创新和表现都是关键因素。”某中小公募高层罗奕向记者指出了关键因素,他表示头部公司凭借强大的品牌、市场策略以及渠道吸引了大量投资,而中小公募可能在这些方面存在劣势。

      罗奕认为,直接影响公司吸引力的应该是产品创新能力和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不同公司因市场定位和战略选择不同也会影响规模发展。

      在盈米基金研究员冯梓轩看来,业绩是影响规模的一大因素。他对记者表示,多数规模滞涨的基金公司可能长期投资业绩不佳,这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和资金的流入,导致规模无法扩大。

      冯梓轩还谈到,管理团队能力不足,会无法提供有效的投资策略和客户服务,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另外,随着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基金的兴起,一些没有抓住这一趋势的基金公司可能会面临规模停滞的问题。

      但也有某家小型公募高管向记者诉苦,ESG产品并非所有基金公司“玩”得起,需要花费较高成本,公司也因为该原因婉拒了一些合作。

      市场低迷

      基金规模大不大,还要看卖得好不好。

      2023年A股市场行情低迷,上证指数全年跌3.7%,沪深300指数全年跌超10%,创业板指全年跌近20%。基金销售市场有句老话叫“好做不好发”,新老基金都面临着营销压力,这对原本规模就偏小的中小公司而言无疑雪上加霜。

      “卖不动也要卖啊”,正在出差维护渠道的某小型公募销售刘兴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诉苦道,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和基金销售规模挂钩,2023年股票行情不好,他明显感受到权益类新基金销售的难度比以往更大,即便是大行的渠道,老基金的二次营销也不好做。

      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仅有5个月新发基金成立份额超过千亿,最低一月成立份额仅过400亿份。对比前几年来看,2022年有8个月新发基金成立份额破千亿,2021年和2020年每个月新发基金成立份额均破千亿。2023年单只基金的发行份额也明显下滑,平均发行份额仅为9.07亿份,均低于2019年至2022年每年的平均数据。

      在基金卖不动和业绩回撤等因素影响下,基金总规模创历史突破后又黯然回落。根据中基协官网数据,截至2023年11月,公募基金总规模为27.45万亿元,相比7月和8月均突破28万亿元的顶峰数据有明显下滑,基金数量依旧在1.1万只以上。

      除了新基金难卖,清盘的老基金数量也大幅增长。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已有259只基金清盘,创下近五年来新高,也是近十年来的第二高,仅次于2018年。

      清盘并不是新鲜事,但2023年清盘的基金有近半数是近几年新成立的。据记者统计,有125只基金是2020年以来成立的,从成立到清盘不足4年。其中,还有一些热门赛道的主题基金,如上海金ETF、饮料主题ETF、动漫游戏ETF和医药主题ETF等。

      2023年有产品清盘的公募基金公司共有81家,其中有40家的最新公募管理规模不足千亿元。这背后反映的是基金销售近几年高开低走的一个局面。数据显示,2019年和2020年基金曾有一段大涨的甜蜜期,这两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9.42%、41.92%,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6.32%、60.66%。

      赚钱效应显著,买基金的人也一度变多。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初,单月基金发行的数量有过显著增多,2020年7月和2021年1月单月基金成立份额均超过5000亿份,多个月份成立份额超过3000亿份。

      在赵玖看来,如何提升基金销售业绩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基金规模并不是要靠销售人员来带动,而是需要在培养基金经理和投资者教育方面花时间。有了产品业绩稳定的基金经理,以及更加理智的投资者,当市场低迷之时,或许基金销售遇冷的局面相比之前会改善。

      护航成长

      以往,公募基金冲规模有多个法宝,比如分级基金、保本基金等,但这两类产品因监管政策的出台已消失在历史中。曾一度被众多银行系公募冲规模的货币基金,也因为流动性新规,不再有传统货基获批。

      近两年公募也尝试了五花八门的创新产品,理财魔方创始人兼CEO袁雨来告诉记者,有两类产品规模会不断扩大,一类是主题ETF,这类基金是资产配置的基础,费率也有优势,未来随着专业化顾问机构的发展,规模会不断增大。另一类产品在其看来会是以量化算法驱动,追求稳健收益和较小回撤的基金,由于可以捕捉的机会容量大于基金经理人工分析,因此可以有更大的规模容量。

      冯梓轩也认为,被动指数型产品尤其是股票型ETF,在近两年的确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这类基金复制指数进行投资,不依赖基金经理的主观操作,其赚取的是整个市场贝塔的钱。”在他看来,中型公募会通过发行一些热门的宽基指数基金来迅速扩大规模,此外还可以通过发行比大型公募费率更低、主题赛道更加细分的ETF产品来获得优势。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持续营销和发新对基金公司都很重要。罗奕认为,持续营销老产品有助于维持稳定的资金流和市场份额,而发行新产品则有助于吸引新客户和适应市场变化。

      不论是新基金还是老基金,都会得到基金公司的营销重视。但二者要想卖得好,都得需要一定条件。

      袁雨来表示,公募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投研策略需要与时俱进,从市场中寻找新机会,持续发行新产品也很重要;老产品如果没有好的业绩,营销则无从谈起。

      袁雨来强调,关键还是要看业绩,“好的业绩是老产品营销的基石,也是新产品打动用户的‘背书’”,老产品业绩好自然是会持续营销。不过,袁雨来也表示,老产品都有一个适合基金经理的“生命周期”,到了这个周期的末年,肯定不能再做持续营销。

      选基参考

      1万余只的数量也给投资者带来了选基难题。赵玖认为,在投资风格相似情况下,基金公司的规模也会成为筛选的因素,“需要考虑整体规模,但更应该看中权益产品的规模”。

      袁雨来指出,从历史数据来看,非货(除货币基金之外)规模的大小对投资者获取良好的业绩或稳定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基金公司规模可以作为选择基金的因素之一。

      “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公司市场地位和投资者信任度。”罗奕很无奈地表示,目前投资者普遍偏好大公募和知名公募的产品,中小公募目前规模增长难是普遍现象。

      不过,船小相对好掉头。数据显示,2023年年度业绩排名第三的主动股票型基金,最新规模刚过2亿元;年度业绩排名前十的混合型基金中,有多只最新规模不到10亿元。相反,此前依靠成长股业绩大涨、规模大增的一些百亿基金,业绩回撤相对较大。

      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大幅增长,投研配置也得跟上。冯梓轩认为,一般而言,大型公募具有较强的投资研究实力,基金长期表现相对较好。但近两年业绩显示,大型公募也会因旗下爆款基金业绩波动加剧给投资者造成不好的投资体验。因此,投资者不仅要看重公司规模,还要根据自身投资偏好全方位考虑产品属性。

      有何机会

      “许多投资者在市场行情不好时会恐慌性地赎回基金,这会直接导致基金销售业绩下滑。”冯梓轩表示。

      2023年的行情已告一段落,2024年市场怎么走?

      百嘉基金权益团队对2024年的宏观经济表现给出了自己的预测:“经济将延续边际复苏趋势,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伴随经济数据改善,经济活力扩张,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有望上行;叠加流动性改善以及市场估值低位等因素,对A股保持中性偏积极展望。”

      该团队在2024年将继续挖掘科技和消费主线下的投资机会,重点关注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三大方向。消费主线重点把握医疗估值修复和新型消费的投资机会。

      “国内经济可能仍将处于温和增长态势,海外通胀压力或将逐步释放,美国经济增速可能会有所减缓,全球经济增速有望趋向同步。”诺德基金基金经理张昳泓认为。在行业配置上,张昳泓看好转型背景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例如智能汽车、人工智能、新能源、消费电子等龙头公司。

      经历了2023年的波动,有基民在社交评论区对2024年的期待更多是“解套”。冯梓轩认为,从投资者角度而言,需要认识到市场波动是正常的,要理性分析市场下跌的原因;对于销售端,在销售基金前需要更加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投资目标,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期限为其选择适合的基金产品。

      (应采访对象要求,赵玖、罗奕、刘兴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叶景)

    猜你喜欢:

  • 亚马逊发布2021品牌保护报告,公布打击假货最新进展
  • 《中国影响力衡量与管理(IMM)指南1.0》驭势发布!
  • 开设在线电子琴课 千尺学堂助力中老年人“活到老
  • 向光同行,未来可期,2022向光奖荣耀揭晓
  • 助力老有所乐 千尺学堂荣获“回响中国”腾讯教育
  • 敏捷——开启银行社交化运营的关键钥匙
  • 揭秘如何做好客户体验 让企业增速胜人一筹
  • 主动权益基金去年四季报登场:基金乐观看待后市 股
  • 美的京东强强联合:焕新风空调引领行业新赛道
  • 印象笔记2021象新力大会:打造超越期待的All-in-One
  • 启牛学堂:创新课程助力普通大众聪明投资
  • Velodyne Lidar公布2021年度第三季度财报
  • 追一科技荣获机器之心最佳AI公司TOP 30等三项大奖
  • 杜邦公司投资旗下Liveo™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业务在
  • UDE2021爆出新趋势,OLED电视是主机游戏最佳CP
  • 不止是绿色节能,TCL卧室新风空调更以创新技术实现
  •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中国财经消费网   |    合作:gkjnet@qq.com
    Copyright © 2019-2023 CJ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消费网 版权所有